孫過庭《書譜》原文、注釋和譯文(一)
(2013-04-02 17:28:20)
一、 夫〔1〕自〔2〕古之善〔3〕書者,漢、魏有鐘、張之絕〔4〕,晉末稱二王之妙〔5〕。王羲之云〔6〕:“頃〔7〕尋諸名書,鐘、張信〔8〕為絕倫〔9〕,其余不足觀〔10〕?!笨芍^鐘、張云〔11〕沒〔12〕,而羲、獻繼〔13〕之。
注釋:【1】 夫:文言文發(fā)語詞,表示后面要發(fā)議論?! ?】 自:從,由?!?】 善:擅長,長(cháng )于?!?】 絕:獨特的,少有的,沒有人能趕上的?!?】 妙:美,好?! ?】 云:說?!?】 頃:近來、剛才、不久前。【8】 信:實在、的確?!?】 倫:輩,類。絕倫:無與倫比?!?0】 觀:看,察看?!?1】 云:語氣助詞,可用于句首、句中或句末。此句中者?!?2】 沒:通“歿”,死?!?3】 繼:連續(xù),接著,繼承。
自古以來,擅長書法的人,漢朝張芝、三國曹魏時期鐘繇的作品無可比擬,東晉時代,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書法精致美妙。王羲之說:“近來我研究各位名家的書跡,鐘繇、張芝確實超絕群倫,其它人的作品不值得觀賞?!笨梢哉f自鐘繇、張芝死后,王氏父子繼承書法的傳統(tǒng)。
二、又云:“吾書比之鐘、張,鐘當(dāng)〔1〕抗行〔2〕,或〔3〕謂〔4〕過〔5〕之;張草猶當(dāng)雁行〔6〕,然張精熟,池水盡墨〔7〕,假令寡人〔8〕耽〔9〕之若此,未必謝〔10〕之?!贝四送啤?1〕張邁〔12〕鐘之意也??肌?3〕其專〔14〕擅〔15〕,雖未果〔16〕于前規(guī)〔17〕,摭〔18〕以兼通,故無慚〔19〕于即〔20〕事〔21〕。
注釋:【1】 當(dāng):應(yīng)該?!?】 抗:對等。抗行:抗衡、并行,猶言不相上下?!?】 或:有的人?!?】 謂:說。【5】 過:超出。【6】 雁行:同等。【7】 池水盡墨:指張芝學(xué)書的故事。晉衛(wèi)恒《四體書勢》:“弘農(nóng)張伯英者,因而轉(zhuǎn)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書然后練之;臨池學(xué)書,池水盡墨”?! ?】 寡人:此非專指君王。原為古代君主的謙稱及諸侯夫人的自稱,晉人習(xí)慣自稱寡人?!?】 耽:愛好,專心于。 【10】 謝:遜于、不如?!?1】 推:舉薦,指出某人優(yōu)點。 【12】邁:超過?!?3】 考:推求,研究。【14】 專:單純、獨一、集中在一件事上【15】 擅:長(cháng )于,善于。【16】 果:結(jié)出果實,實現(xiàn)?!?7】 規(guī):法則,章程,標(biāo)準(zhǔn)【18】 摭:拾取,摘取?!?9】 慚:羞愧【20】 即:接近、靠近?!?1】 事:此代指書法。
王羲之又說:“我的書法與鐘繇、張芝相比,跟鐘繇可以抗衡,有人認(rèn)為我超過他。張芝的草書,和我不相上下,但張芝精熟,勤于臨池學(xué)書,池水盡是墨黑,假如我象張芝這樣用功練書,書法未必不如他?!眮碓磿?nbsp;屋,書法 屋是一個書法學(xué)習(xí)基地。言下之意,就是推崇張芝、以為自已超越鐘繇。研究王羲之的書法,雖然他沒有完全貫徹前人的法則,但能兼融會通,所以無愧于書法藝術(shù)。
三、評者云:“彼之四賢〔1〕,古今特〔2〕絕,而今不逮〔3〕古,古質(zhì)〔4〕而今妍〔5〕。”夫質(zhì)以〔6〕代〔7〕興〔8〕,妍因俗〔9〕易。雖書〔10〕契〔11〕之作,適〔12〕以記〔13〕言〔14〕,而淳〔15〕醨〔16〕一遷〔17〕,質(zhì)文〔18〕三變,馳騖〔19〕沿〔20〕革〔21〕、物〔22〕理〔23〕?!?4〕然。
注釋:【1】 四賢:指前述鐘繇、張芝、王羲之、王獻之?!?】 特: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3】 逮:及得上、達到?!?】 質(zhì):本意、本質(zhì)、實體。此作樸實講,謂缺乏文采。與“文”相對?!墩撜Z·雍也》:“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史”此之謂虛浮。)【5】 妍:文也,華美,有文采。質(zhì)與妍是中國古代美學(xué)范疇,一般用來指文藝作品的內(nèi)容與形式,質(zhì)原指事物的內(nèi)在本質(zhì),孔子用以表現(xiàn)君子的道德修養(yǎng)。妍指事物的外在形式,與文同義?!?】 以:因為。 【7】 代:時代。【8】 興:流行,盛行【9】 俗: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fēng)尚、禮節(jié)、習(xí)慣等【10】 書:著于竹帛謂之書?!?1】 契:用刀雕刻【12】 適:滿足?!?3】 記:記錄?!?4】 言:語言?!?5】 淳:古同“醇”,酒味厚、純?! ?6】 醨:亦作漓,薄。多指風(fēng)格的淳厚與澆薄?!?7】 遷:變動,轉(zhuǎn)變【18】 文:中國古代美學(xué)范疇。指文藝作品的感性形式?!秶Z·鄭語》:“物一無文。”《易傳·系辭下》:“物相雜故曰文?!薄?9】馳:車馬等奔跑,快跑。亂跑,騖:奔馳。馳騖:疾馳,奔走。【20】沿:因襲相傳?!?1】 革:改變。沿革:沿襲變革?!?2】 物:人以外的具體的東西 【23】 理:事物的規(guī)律,是非得失的標(biāo)準(zhǔn),根據(jù)【24】常:長久,經(jīng)久不變。
論書者說:“他們四位大書家,可稱古今獨絕;但今人王羲之、王獻之不及古人鐘繇、張芝,古人質(zhì)樸,而今人妍美?!辟|(zhì)樸因時代而盛行,妍美隨風(fēng)俗而改變。雖然書契的創(chuàng)作,滿足記錄語言;但由于時代崇尚不同,書風(fēng)也由醇厚變?yōu)楦”?,由質(zhì)樸變?yōu)槿A采,沿舊推新,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永遠(yuǎn)如此。
四、貴〔1〕能古不乖〔2〕時,今不同弊〔3〕,所謂“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4〕?!焙伪匾住?〕雕〔6〕宮〔7〕于穴處〔8〕,反〔9〕玉輅〔10〕于椎輪〔11〕者乎!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猶逸少之不及鐘、張?!币狻?2〕者以為評得其綱紀(jì)〔13〕,而未詳其始卒也〔14〕。且元常?!?5〕工〔16〕于隸書,伯英尤〔17〕精〔18〕于草體,彼之二美〔19〕,而逸少兼之。擬〔20〕草則余〔21〕真,比〔22〕真則長〔23〕草,雖專工少劣〔24〕,而博〔25〕涉〔26〕多優(yōu)〔27〕,摠〔28〕其終始,匪〔29〕無乖〔30〕互〔31〕。
注釋:【1】 貴:值得看重,重視【2】 乖:違背,不協(xié)調(diào)?!俄n非子·亡征》:“內(nèi)外乖者,可亡也?!保ㄔ诠糯?,乖字不當(dāng)乖巧講。)【3】弊:流弊。【4】 彬彬:形容文雅。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指內(nèi)在的本質(zhì)與外在的文采相稱,才能成為君子。此語出自《論語》:“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痹撐闹?,孫氏以“文質(zhì)彬彬”引論書法,意在強調(diào)好的書法作品應(yīng)該是內(nèi)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易:改變?!?】 雕:刻、畫、飾以彩繪,花紋,泛指修飾?!?】 宮:宮殿。雕宮指華美的宮殿?!?】 穴:洞。穴處:(土室、巖洞)穴處,指居住在山洞?!赌印まo過》:“古之民未之為宮室時,就陵阜而居,穴而處?!薄?】 反:抵制,背叛,抗拒【10】 輅:古代車轅上用來挽車的橫木。玉輅:古代帝王所乘之車,以玉為飾?!?1】 椎輪:原始的無輻車輪,用整塊圓木做車輪的簡陋車子。南朝梁蕭統(tǒng)《〈文選〉序》:“若夫椎輪為大輅之始。大輅寧有椎輪之質(zhì)?”后來椎輪引申為事物的草創(chuàng)階段?!?2】 意:猜測?!?3】 綱:提網(wǎng)的總繩。紀(jì):法度。綱紀(jì):大綱要領(lǐng)。【14】 始:開始。卒:結(jié)束。意猶始終。【15】 專:單純、獨一、集中在一件事上。【16】 工:善于,長于。【17】 尤:更加,格外。【18】精:專一,深入?!?9】 兼:同時涉及或所具有的不只一方面?!?0】擬:比,仿照?!?1】 余:剩下來的,多出來的 【22】 比:較量高低、長短、遠(yuǎn)近、好壞等【23】 長:增加【24】 劣:低下,弱下【25】博:多,廣,大【26】 涉:牽連,關(guān)連【27】 優(yōu):美好的,出眾的【28】摠:同“總”聚合,聚在一起【29】 匪:非?!?0】 乖:不順,不和諧?! ?1】 互:彼此。
學(xué)書貴在學(xué)古而不違背時代風(fēng)尚,學(xué)今不與弊俗流同,正如孔子所說:“文采和質(zhì)樸兼?zhèn)洌拍艹蔀榫??!?,何必拘泥古人,棄精美的宮室而穴居野處,舍珍貴的寶輦而乘陋車呢!評論者又說:“王獻之比不上王羲之,就象王羲之比不上鐘繇、張芝一樣?!痹u論者大概認(rèn)為論及要領(lǐng),但是他們沒有了解前因后果。況且鐘繇只擅長隸書,張芝尤其精于草書;鐘繇和張芝的長處,王羲之兼而有之。比張芝的草書,他還擅長真書;比鐘繇的真書,他還能寫草書。雖然從專精的角度說,王羲之比他們稍差,但從博取眾長方面來說,他又比他們做得好。綜合來看,彼此各有長短。
五、謝安素〔1〕善尺牘〔2〕,而輕〔3〕子敬之書。子敬嘗〔4〕作佳〔5〕書與之,謂〔6〕必〔7〕存〔8〕錄〔9〕,安輒〔10〕題〔11〕后答〔12〕之,甚〔13〕以為恨。安嘗問子敬:“卿〔14〕書何如〔15〕右軍?”答云:“故當(dāng)勝〔16〕?!卑苍疲骸拔铩?7〕論〔18〕殊〔19〕不爾〔20〕?!弊泳从执穑骸皶r〔21〕人那得知!”
注釋:【1】 素:向來?!?】 尺牘:長一尺的木簡。古代用以書寫,后泛指信札,書信。 【3】 輕:看不起?! ?】 嘗:曾經(jīng)(副詞)。【5】 佳:美的,好的。【6】 謂:說?!?】 必:一定?!?】 存:保留,留下【9】 錄:記載,抄寫【10】 輒:立即,就。 【11】 題:寫上,簽署【12】 答::回話,回復(fù)【13】 甚:很,極【14】 卿:古代上級稱下級、長輩稱晚輩?!?5】 如:與,和【16】 勝:超過,占優(yōu)勢【17】物:人。 【18】 論:分析判斷事物的道理,看法?!?9】 殊:不同?!?0】 爾:語氣詞,通“耳”。相當(dāng)于“而已”?!?1】 時:現(xiàn)在的,當(dāng)前的
謝安向來擅長書信,瞧不起王獻之的書法。王獻之曾經(jīng)精心給他寫一封信,以為一定得到謝安的賞識并收藏,不料謝安立即在信上打接著題寫回復(fù)他,獻之深以為恨。謝安曾經(jīng)問王獻之:“你的書法跟你父親比較怎樣?”王獻之答道:“當(dāng)然比他好!”謝安說:“他人不是這處種看法!”王獻之又回答說:“今天的人哪里懂得誰的書法好呢!”
六、后羲之往〔1〕都〔2〕,臨行題壁。子敬密〔3〕拭除之,輒書易其處,私〔4〕為不惡〔5〕。羲之還〔6〕見,乃嘆曰:“吾去時真大醉也?!本茨藘?nèi)慚〔7〕。是知逸少之比鐘、張,則專〔8〕博〔9〕斯〔10〕別〔11〕,子敬之不及逸少,無或〔12〕疑焉。
注釋:【1】 往:去,到?!?】 都:都城,建康,今南京。【3】密:不公開,不公開的事物,偷偷。【4】 私:自己【5】 惡:討厭,憎恨【6】 還:回來?!?】 慚:羞愧【8】 專:專長?!?】 博:博涉:【10】 斯:之。【11】 別:差別,不同?!?2】 或:有。
后來王羲之去都城建康,臨行時在墻上題字。王獻之偷偷把它擦掉,在原來的地方另行改寫,并以為寫得不錯。王羲之回家看到被改的題字,嘆了一口氣說:“我走的時候,確實大醉了!王獻之聽后,內(nèi)心才感到慚愧。由此可知,王羲之和鐘繇、張芝相比,只有專精與博習(xí)的區(qū)別,而王獻之比不上王羲之,應(yīng)該沒有疑問。
七、余〔1〕志學(xué)之年〔2〕,留心翰墨〔3〕,味〔4〕鐘、張之余〔5〕烈〔6〕,挹〔7〕羲、獻之前規(guī)〔8〕,極〔9〕慮〔10〕專精〔11〕,時逾二紀(jì)〔12〕,有乖〔13〕入木之術(shù)〔14〕,無間〔15〕臨池〔16〕之志〔17〕。
注釋:【1】 余:我。【2】 志學(xué)之年:指少年時代,《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薄?】 翰墨:本指筆墨,此之謂書畫文章?!?】 味:體味,體會。【5】 余:遺留?!?】 烈:功業(yè)。馀烈:猶謂遺留下的功業(yè),功績?!?】 挹:舀,把液體盛出來。【8】 前規(guī):前人的規(guī)矩、規(guī)范、法理?!?】 極:盡,達到頂點【10】 慮:思考。極慮:竭盡思慮。【11】 精:精神。專精:專心一志,聚精凝神?!?2】 紀(jì):古代稱十二年為一紀(jì)?!?3】 乖:背離,違背?!?4】 術(shù):技藝。入木之術(shù):喻書法內(nèi)功深厚,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書祝版。二人削之,筆入木三分?!薄?5】 間:更替,改變?!?6】 臨池:學(xué)習(xí)書法?!?7】 志:志向。
我從十五歲起,留意學(xué)習(xí)書法,體昧鐘繇、張芝的偉績,吸取王羲之、王獻之的法度,二十多年來,深入思考,用心鉆研,雖未達到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水平,但是學(xué)書的志向一直不變。
八、觀夫懸〔1〕針垂〔2〕露之異〔3〕,奔〔4〕雷墜〔5〕石之奇〔6〕,鴻〔7〕飛獸駭〔8〕之資,鸞〔9〕舞蛇驚之態(tài)〔10〕,絕〔11〕岸頹〔12〕峰之勢〔13〕,臨〔14〕?!?5〕據(jù)〔16〕槁〔17〕之形〔18〕?;蛑厝舯馈?9〕云,或輕如蟬翼,導(dǎo)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20〕。纖〔21〕纖乎似初月之出〔22〕天崖〔23〕,落落〔24〕乎猶眾星之列〔25〕河漢〔26〕,同〔27〕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信可謂智巧兼優(yōu)〔28〕,心手雙暢〔29〕,翰〔30〕不虛〔31〕動,下必有由〔32〕。
注釋:【1】 懸:掛,吊在空中【2】 垂:東西一頭掛下【3】 異:奇怪。【4】 奔:急走,跑【5】 墜:落,掉下。句出衛(wèi)夫人《筆陣圖》:“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如崩也。”【6】 奇:驚異,引以為奇【7】 鴻:大雁【8】 駭:驚起,散【9】 鸞:傳說鳳凰一類的鳥【10】態(tài):形狀,樣【11】 絕:斷?!?2】 頹:崩壞,倒塌【13】 勢:形狀;樣式;架式【14】 臨:從上向下看,在高處朝向低處【15】 危:高的,陡的【16】 據(jù):憑依、倚仗【17】 槁 :枯干【18】 形:樣子【19】 崩:倒塌【20】 導(dǎo)、頓:皆書法用筆之技法?!皩?dǎo)”實指執(zhí)筆中的運指筆法。南唐李煜《書述》:“導(dǎo)者小指引名指過右。”頓,書法用筆中的頓筆,在垂直方向往下用筆謂之頓筆。【21】 纖:細(xì)小?!?2】 出:出現(xiàn),顯露?!?3】 落落:豁達,大方【24】 列:排成的行【25】 河漢:指銀河?!?6】 同:一樣。【28】優(yōu):美好的,出眾的?!?9】暢:沒有阻礙地,流暢?!?0】翰,羽毛,指筆?!?1】虛:徒然,白白地【32】由:原因。
看到他們書法變化多端,有如懸針垂露的異狀,奔雷墜石的雄奇,鴻飛獸散的殊姿,鸞舞蛇驚的狀態(tài),斷崖頹峰的模樣,臨高地、踞枯木的險形,或者重似云塌,或者輕如蟬翼;引筆前行,仿佛泉水涌動,頓筆一下,如山岳般安穩(wěn)。像新月出現(xiàn)在天涯一樣纖細(xì),如群星分布在天河一般疏落,他們的書法和自然一樣奇妙,不是人工布排能達到的境界。確實智慧和技巧兼有,心和手都暢運無阻。他們不隨便下筆,每一筆都有它的理由。
九、一畫之間,變〔1〕起伏于峰〔2〕杪〔3〕;一點之內(nèi),殊〔4〕衄挫〔5〕于毫芒〔6〕。況〔7〕云積其點畫,乃成其字。曾〔8〕不傍〔9〕窺〔10〕尺牘,俯〔11〕習(xí)寸陰,引班超以為辭〔12〕,援項籍而自滿〔13〕。任〔14〕筆為體,聚墨成形,心昏〔15〕擬〔16〕效〔17〕之方〔18〕,手迷〔19〕揮〔20〕運〔21〕之理〔22〕,求〔23〕其妍妙,不亦謬〔24〕哉!
注釋:【1】 變:改變?!?】 峰:峰或謂鋒,指筆尖?!?】 杪:樹枝的細(xì)梢。峰杪猶謂變化之微妙原自筆尖之變?!?】 殊:不同?!?】 衄挫:指書法用筆中的衄鋒和挫鋒,均為運筆之法,衄鋒乃筆往下行至末端逆筆上收。挫鋒亦作挫筆,即在運筆時突然停止以改變方向,一般在運筆至轉(zhuǎn)角或趯處時用?!?】 芒:某些禾本科植物種子殼上的細(xì)刺。【7】況:何況?!?】 曾:嘗,表示從前經(jīng)歷過?!?】 傍:臨近。【10】窺:從小孔、縫隙或隱蔽處偷看?!?1】 俯:向下,低頭,與“仰”相對。【12】 “引班超以為辭”:是說人們借用班超學(xué)書的態(tài)度來為自己找借口。班超(公元32—102年)字仲升,扶風(fēng)安陵人,班彪子,班固弟。明帝時除蘭臺命史,后坐事免官。永平十六年隨竇固出擊匈奴,出使西域。永元二年任西域都護,后封定遠(yuǎn)侯,班超于永平五年與母隨兄至洛陽時,家貧,曾經(jīng)受雇于人,以作書供養(yǎng)母親,久之生厭,乃投筆從戎。《后漢書·班超傳》:“超嘗輟業(yè)投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dāng)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此句謂不能專精學(xué)書者以班超為遁辭耳?!?3】 “援項籍而自滿”:猶言不肯學(xué)書或書法不佳者,援引項籍不肯學(xué)書的故事來聊以自慰,自我滿足。項籍(公元前232—前202年)字羽,下相人,據(jù)《史記·項羽本紀(jì)》載,項籍少時學(xué)書不成,去學(xué)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姓名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xué),學(xué)萬人敵耳?!薄?4】 任:由著,聽?wèi){。【15】 昏:神智不清楚或失去知覺。【16】 擬:仿照?!?7】 效:摹仿?!?8】 方:辦法,做法,技巧?!?9】 迷:分辨不清,失去了辨別、判斷的能力?!?0】 揮:舞動,搖擺?!?1】 運:轉(zhuǎn)動。【22】 理:物質(zhì)本身的紋路、層次,客觀事物本身的次序。【23】 求:設(shè)法得到?!?4】 謬:錯誤的,不合情理的。
在一畫之中,有起伏的變化;在一點之內(nèi),有頓挫的不同。進一步說,一個字由點畫組成。如不深研書法,抓住時間提筆俯身練習(xí),而以班超投筆從戎為借口,以項籍不肯學(xué)書而自滿,隨筆蘸墨而成字,心里不明白臨摹的方法,手下不知道運筆的道理,想寫出妍美的字,不是很荒謬嗎?
十、然君子立身,務(wù)〔1〕修〔2〕其本〔3〕。揚雄〔4〕謂:“詩賦小道,壯〔5〕夫不為”,況復(fù)溺〔6〕思毫厘、淪〔7〕精翰墨者也〔8〕!夫潛〔9〕神對奕,猶標(biāo)〔10〕坐隱〔11〕之名,〔12〕樂〔13〕志垂綸,尚體〔14〕行藏之趣〔15〕。
注釋:【1】 務(wù):必須,一定?!?】 修:學(xué)問、品行方面的學(xué)習(xí)、鍛煉和培養(yǎng)。【3】 本:事物的根源,與“末”相對?!?】 揚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以文章名世,成帝時召對承明庭,奏《甘泉》、《校獵》、《長楊》等賦。除為郎,給事黃門,后仕王莽,為大夫,又著《太玄》、《法言》、《方言》等。后人輯有《揚子云集》,揚雄嘗惟其少作?!斗ㄑ浴坊騿枺骸啊嶙由俣觅x?’曰:‘然,童子雕蟲篆刻’。俄而:‘壯夫不為也’?!薄?】 壯:大,有力,強盛?!?】 溺:沉湎,無節(jié)制?!?】 淪:沉沒(mò),降落。【8】 潛:隱在水面下活動,藏?!?】 對奕:下棋。宋周密《云煙過眼錄》:“古畫二,一作五丁開山,一作帝仙對弈?!薄?0】 標(biāo):顯揚。【11】 坐隱:下圍棋的別稱,宋黃庭堅《弈棋》:“坐隱不知巖穴樂,手談勝與俗人言?!薄?2】 樂:對某事甘心情愿?!?3】 垂綸:垂釣。三國魏嵇康《兄秀才穆入軍贈詩》:“流磻平皋,垂綸長川?!睋?jù)傳姜太公未仕之時垂釣渭水,后以“垂綸”喻隱居?!?4】 體:親身經(jīng)驗、領(lǐng)悟?!?5】 行藏:猶言進與退,語出《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div style="height:15px;">
然而,君子處世,一定要修煉基本的技能。揚雄說:“詩賦是小道,大丈夫不吟詩作賦?!焙螞r沉溺于思考用筆,在書法里埋沒精力呢!集中精神下棋,還有“坐隱”的美名;醉心于釣魚,也體驗著“行藏”的情趣。
十一、詎〔1〕若功定〔2〕禮樂,妙擬神仙,猶挺〔3〕埴〔4〕之罔窮〔5〕,與工爐而并運。好異尚奇之士,玩〔6〕體勢之多方;窮微測妙之夫,得推移之奧〔7〕賾〔8〕。著述者假〔9〕其糟〔10〕粕〔11〕,藻〔12〕鑒〔13〕者挹其菁〔14〕華〔15〕,固義理〔16〕之會歸〔17〕,信賢達之兼善者矣〔18〕。存精寓〔19〕賞,豈徒〔20〕然歟!
注釋:【1】 詎:表反問,相當(dāng)于“豈”,“難道”。【2】 定:使安定。【3】 挺:亦作“埏”,用水和土?!?】 埴:黏土。埏埴,和泥制作陶器?!独献印罚骸佰镗詾槠?,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焙由瞎ⅲ骸佰锖鸵?;埴土也。謂和土以為器也?!薄?】 罔窮:“罔”猶謂無,沒有?!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jì)》:“初并天下,往不賓服?!保ㄙe服:服從)?!案F”指窮盡,完結(jié)。柳宗元《非國語·三川震》:“陰陽之無窮?!?,“罔窮”猶言變化之無窮?!?】 玩:觀賞?!?】 奧:含義深,不易理解?!?】 賾:深奧,玄妙。奧賾:《周易·系辭上》:“探賾索隱”?!疤劫憽敝妇⒌囊馓N。《舊唐書·方伎傳·一行》:“崇大驚,因與一行談其奧賾,甚嗟優(yōu)之。”【9】 假:借。【10】 糟:做酒剩下的渣子?!?1】 粕:米渣滓?!?2】 藻:指華麗的文彩、文辭?!?3】 鑒:觀察,審察。藻鑒:品藻和鑒別。唐劉禹錫《上門下武相公啟》:“藻鑒之下,難逃陋容。”?!?4】 菁:華采。【15】 華:精英。菁華:精華也?!渡袝髠鳌罚骸拜既A已竭,褰賞去之?!薄?6】 義理:合乎一定倫理道德的行為規(guī)則,猶謂道理。蘇軾《與章子厚書》:“追思所犯,真無義理。”【17】 歸:合并,或集中于一類,或集中于一地?!?8】 賢達:賢明通達,有才德有聲望的人。漢王充《論衡效力》:“文儒非必諸生也,賢達用文則是矣?!薄?9】 寓:寄托。存精寓賞:把最好的見解存錄下來,讓有識之士來鑒賞?!?0】 徒:白白地。
何況書法有宣揚禮樂的功績,如神仙一樣妙不可言,象陶匠運用黏土,制作無窮的器皿,似金工運用爐錘,鑄出無盡的器物。喜歡奇異的人,觀賞書法的各種形態(tài);喜歡探究精微的人,探索書法演變的奧秘。著書立論的人,采用不是最重要的東西,而精于鑒賞的,真正吸取它的精華。書法也是義理的集中表現(xiàn),賢達的人兼擅其長。存錄精華,供人鑒賞,難道書法這樣的作用是白費功夫嗎?
十二、而東晉士人,互相陶〔1〕淬〔2〕。至于王、謝之族,郗、瘐之倫〔3〕,縱〔4〕不盡其神奇,咸〔5〕亦挹其風(fēng)味。去〔6〕之滋〔7〕永〔8〕,斯道愈微〔9〕。方復(fù)聞疑稱疑、得末行末,古今阻絕〔10〕,無所質(zhì)問;設(shè)〔11〕有所會〔12〕,緘〔13〕秘〔14〕已深。遂〔15〕令學(xué)者?!?6〕然,莫知領(lǐng)要〔17〕,徒見成功之美,不悟〔18〕所致之由。
注釋:【1】 陶:喻教育、培養(yǎng)?!?】 淬:磨煉,勉勵。陶染:熏陶感染。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體性》“然有才庸雋,氣有剛?cè)?,學(xué)有深淺,習(xí)有《雅》、《鄭》并性情所鑠,陶染所凝?!薄?】 倫:輩,類。【4】 縱:即使。【5】 咸:皆、都?!兑住じ伞罚骸笆壮鍪铮f國咸寧?!薄?】 去:距離,差別?!?】 滋:愈益,更加?!?】 永:久遠(yuǎn)。去之滋永:猶言離開得愈久。【9】 微:衰落。【10】 古今阻絕:古今相去甚遠(yuǎn),時代隔絕?!?1】 設(shè):即使、假如?!妒酚洝す喾騻鳌罚骸霸O(shè)百歲后,是屬寧有可信者乎?”?!?2】 會:理解,領(lǐng)悟,懂。【13】 緘:封閉。為書信封口曰“緘”?!?4】 秘:秘密。緘秘:猶指封閉隱秘。【15】 遂:于是,就?!?6】 茫:模糊不清,對事理全無所知。【17】領(lǐng)要:亦要領(lǐng),指話語或文章的要點。《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二年》:“陛下語太多,而無領(lǐng)要?!薄?8】 悟:理解,明白,覺醒。
東晉的士大夫,互相熏陶濡染。至于王氏、謝氏的大族,郗氏、庾氏之輩,即使未能盡得書法的神奇,也深受當(dāng)時書風(fēng)的影響。離東晉越遠(yuǎn),書法越衰落。后世的書家聽到古人有疑問的理論反而稱贊,沒有掌握書法的根本,運用次要的理論指導(dǎo)書法。古今相隔,我們無法當(dāng)面向古人求教;假如有所體會,便深藏不露;使其它學(xué)書者茫然不得要領(lǐng),只看到他人書法寫得精妙,沒有領(lǐng)悟書法寫得精妙的原因。
十三、或乃就〔1〕分布〔2〕于累年,向〔3〕規(guī)矩而猶遠(yuǎn)〔4〕,圖真不悟,習(xí)草將迷〔4〕。假令薄〔5〕解〔6〕草書,粗〔7〕傳〔8〕隸法,則好溺偏固,自閡〔9〕通規(guī)。詎知心手會歸,若同源而異派〔10〕;轉(zhuǎn)用之術(shù),猶共樹而分條〔11〕者乎!加以趨變適時,行書為要;題勒方畐〔12〕,真乃居先。草不兼真,殆〔13〕于專謹(jǐn)〔14〕;真不通草,殊〔15〕非翰札〔16〕。
注釋:【1】 就:到,從事,開始進入。【2】 分布:分間布白,指字的點劃結(jié)構(gòu)布置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關(guān)系的安排,即所謂結(jié)字或整體布局,構(gòu)圖?!?】 向:對著,朝著,與“背”相對。【4】 此二語謂對真書的書寫規(guī)則無所領(lǐng)會,寫起草書來更覺困惑?!?】 薄:輕微,少?!?】 解:懂,明白?!?】 粗:疏忽,不周密?!?】 傳:傳遞;傳送?!?】 閡:阻隔不通?!?0】 派:水的支流?!?1】 條:植物的細(xì)長枝?!?2】 畐:同“幅”,布帛的寬度?!胺疆w”指方形的箋冊。中國古代點誥,詔命,表奏等均用方形箋冊,故“方畐”亦借指重要文書。【13】 殆:大概,幾乎?!?4】 謹(jǐn):慎重,小心?!?5】 殊:特別,很?!?6】 札:古時寫字的小木筒。翰札:泛指書信筆札。
有些人雖然多年注重點畫結(jié)構(gòu),但離規(guī)矩還很遠(yuǎn),臨摹楷書不領(lǐng)悟筆法,學(xué)習(xí)草書就會迷惑不解。假使稍微能寫草書,粗略地傳承一些法則,便固守己見,不采用公認(rèn)的法度。他們不能理解,心手交融在一起,就象水同源而流向不同;“轉(zhuǎn)”和“用”的技法,就象同一棵樹上分布不同枝條。適應(yīng)變化和時用,行書地位重要,題榜刻石,楷書為先。草書不兼具真書,似乎近于單調(diào)拘謹(jǐn);真書不參入草意,不是書信。
十四、真〔1〕以點畫為形質(zhì),使轉(zhuǎn)為情〔2〕性〔3〕;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zhuǎn)為形質(zhì)。草乖使轉(zhuǎn),不能成字,真虧〔4〕點畫,猶可記文?;亍?〕互〔6〕雖殊,大體相涉〔7〕。故亦旁通二篆,俯貫〔8〕八分;包括篇草,涵〔9〕泳飛白。若毫厘不察,則胡、越〔10〕殊風(fēng)〔11〕者焉。
注釋:【1】 真:真書,指篆書和隸書,不是楷書。【2】 情: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愛、憎、哀、懼等心理狀態(tài)?!?】 性: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 虧:缺損?!?】 回:曲折,環(huán)繞,旋轉(zhuǎn)?!?】 互:彼此。【7】 涉:牽連,關(guān)連。相涉:有關(guān)聯(lián)的。【8】貫:古代穿錢的繩索,穿,通,連?!?】 涵:沉,潛。泳:在水里游動。涵泳:深入體會。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正淵明詩意,詩字少意多,尤可涵泳?!薄?0】 胡:北胡。越:南越。胡、越:胡與越,分別指北方與南方的各民族,胡在北越在南,疏遠(yuǎn)隔絕,自然風(fēng)格大不相同?!?1】風(fēng):社會上長期形成的禮節(jié)、習(xí)俗。
真書由點畫表現(xiàn)形態(tài),由使轉(zhuǎn)表達情感;草書由使轉(zhuǎn)表達情感,由點畫表現(xiàn)形態(tài)。草書違反使轉(zhuǎn)的寫法,便不是漢字;楷書缺少筆畫,還可以記錄成文。真書和草書雖有不同,但大體互有關(guān)系。所以還要學(xué)通大篆、小篆,融會隸書,參酌章草,浸淫飛白,如果不仔細(xì)研究,那真書和草書象北胡、南越的風(fēng)俗大不相同。
十五、至如鐘繇隸奇〔1〕,張芝草圣〔2〕,此乃專精一體,以致絕倫。伯英不真,而點畫狼藉〔3〕;元常不草,使轉(zhuǎn)縱橫〔4〕。自茲〔5〕以降〔6〕,不能兼善者,有所不逮,非專精也〔7〕。
注釋:【1】 奇:臻于奇絕。【2】 圣:躋于圣境。【3】 狼藉:此之謂點畫密布。【4】 縱橫:筆勢奔放?!?】 茲:這,這個,此?!?】降:下?!?】 逮:及、達到。《荀子·堯問》:“魏武侯謀事而當(dāng),群臣莫能逮?!?div style="height:15px;">
至于鐘繇隸書臻于奇絕,張芝草書躋于圣境,因為他們專精于一體,達到精妙絕倫。張芝不以楷書見長,但他的草書中點畫起伏頓挫,鐘繇不擅長草書,而他的真書中使轉(zhuǎn)縱橫交錯。自鐘繇、張芝之后,不能兼?zhèn)湔?、草書?yōu)點的書家,達不到鐘張的成就,不是因為他們專精一體。
十六、雖篆、隸、草、章,工〔1〕用〔2〕多變,濟成〔3〕厥〔4〕美,各有攸〔5〕宜。篆尚〔6〕婉〔7〕而通〔8〕,隸欲〔9〕精〔10〕而密〔11〕,草貴〔12〕流〔13〕而暢〔14〕,章務(wù)〔15〕檢〔16〕而便〔17〕。然后凜〔18〕之以風(fēng)神〔19〕,溫之以妍潤〔20〕,鼓之以枯勁〔21〕。和之以閑雅〔22〕。故可達其情性,形其哀樂〔23〕。驗燥濕〔24〕之殊節(jié),千古依然;體老壯之異時,百齡俄頃〔25〕。嗟乎,不入其門,詎窺其奧者也。
注釋:【1】 工:技術(shù)和技術(shù)修養(yǎng)?!?】 用:物質(zhì)使用的效果?!?】 濟成:相助促成,《后漢書?盧植傳》:“嵩皆資用規(guī)謀,濟成其功?!薄?】 厥:代詞,其?!稌?伊訓(xùn)》:“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災(zāi)?!薄皾韶拭馈奔礉?,猶言在以前的基礎(chǔ)上使美好的東西發(fā)揚光大。【5】 攸:所。《易?坤》:“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备饔胸耍褐父饔兴?。【6】 尚:尊崇,注重?!?】 婉:柔順,和順,(說話)曲折含蓄?!?】 通:沒有阻礙,可以穿過,能夠達到?!?】 欲:需要。【10】 精:細(xì)密的,與“粗”相對?!?1】 密:精致,細(xì)致?!?2】貴:值得看重,重視?!?3】 流:像水那樣流動不定?!?4】 暢:痛快,盡情地?!?5】 務(wù):一定?!?6】 檢:約束,限制?!?7】 便:簡單?!?8】 凜:可敬、畏懼。【19】 風(fēng)神:中國古代美學(xué)用語,原指人的風(fēng)采神韻,后指文藝作品中的氣韻?!?0】 溫:通“蘊”,猶指積蓄、含蓄?!?1】 鼓:振動、振作、激發(fā)?!兑?辭系上》:“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fēng)雨?!薄?2】 和:調(diào)和、調(diào)適?!秶Z?鄭語》:“是以和五味以調(diào)口……和六律以聰耳?!遍e雅:嫻靜優(yōu)雅?!?3】 性情:主要指個性、性格方面。哀樂:主要指突發(fā)的情感表現(xiàn)。【24】 燥濕:指書法里用墨的濃淡枯濕?!?5】 俄頃:片刻也,晉郭璞《江賦》:“倏忽數(shù)百,千里俄頃?!?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