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博的鎮(zhèn)館之寶《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
朝天宮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能,是“南京市博物館”的所在地。這是一座綜合性歷史藝術類博物館,國家重點博物館之一。
得弄清楚,“南京博物院”與“南京市博物館”不是一回事。前者的前身是民國時期的國家級博物館——中央博物院,雖然冠名“南京”,其實就是江蘇省博物館;而后者,是南京市立博物館,前身為建國初期成立的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1978年正式掛牌。
兩者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但,作為市級的博物館,后者仍然屬于上乘。
-也正因為如此,思泉參觀的重點放在“南京博物院”(后面有專集),而“南京市博”只是在游覽朝天宮之余,插空參觀了《玉堂佳器——館藏精品展》和《CHINA和世界——海上絲綢之路沉船與貿易瓷器大展》。參觀《玉堂佳器》,正是向工作人員問詢“如何短時間內觀賞館藏珍品”后得到的指點。
-細賞《玉堂佳器——館藏精品展》,感興趣于約二十余件的館藏精品,其中有數(shù)件“鎮(zhèn)館之寶”。
-展廳內部設置別具一格,采用典型的江南多進穿堂式格局,將文物精品幾件為一組,分別安排在相對獨立的空間,別出心裁,與它處將展品一股腦兒擺放在一個大空間內不同,令人耳目一新。
-接下來逐一呈上。
獸面紋銅鐃。為商周時期金屬打擊樂器之一。1986年南京浦口龍王蕩出土。
-展品的介紹牌貌似掛屏,制作得相當精美——“南京市博”的一大特色。將拍得完整、相對清晰的介紹牌一并呈上與大家分享。
-菩薩頭像。南京棲霞寺千佛巖出土。南朝石窟菩薩造像的典型代表,為南朝唯一幸存的菩薩造像。
-南宋官窯盤。南京市鼓樓區(qū)張家洼明洪武四年汪興祖墓出土。
-南宋哥窯盤。是傳世哥窯瓷器中的精品。查資料,也出土于南京市鼓樓區(qū)張家洼明洪武四年汪興祖墓,但介紹牌上沒提到。
-宋吉州窯卷草紋瓷瓶。1980年南京幕府山南麓宋墓出土,該瓷瓶圖案規(guī)整,花紋精美,器型高大,比例勻稱,是宋瓷中不可多得的瑰寶。
-宋吉州窯滿天星紋瓷瓶。2010年南京雨花臺區(qū)石崗子宋墓出土,同樣是吉州窯瓷器罕見的精品。
-宋月影梅紋銀盤。1971年南京江浦黃葉嶺宋慶元元年(1195年)張同之夫婦墓出土。
-明龍泉窯瓷瓶。沒介紹何時、出土于何處?
-
明白釉“內府”銘瓷梅瓶。1987年南京中華門外天堡橋明天順七年(1463年)懷忠墓出土?!皟雀便懺诿鞔善髦猩鯙樯僖?,十分珍貴。
-晚清龍紋桌椅?;ɡ婺局谱?,做工考究,桌椅均雕飾祥龍和卷云紋,整體裝飾繁復奢華,雕刻細致精湛。
-晚清的四堂漆掛屏。用螺鈿鑲嵌工藝,以流暢優(yōu)美的線條繪出牡丹、蓮荷、桂菊和臘梅四種花卉,寓意春夏秋冬,是難得的藝術珍品。
-四幅掛屏之間的距離甚遠,用一張片子,觀賞效果不佳。試圖通過拼圖、局部放大方法展示,是否更理想些?大家來評價。
-回到第一圖的“鎮(zhèn)館之寶”——元末明初的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
-名氣非常之大,今日得以觀賞,喜出望外,倍感不虛此行。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出土于南京江寧區(qū)將軍山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沐英墓,是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見珍品,為國寶級文物,是南京市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中國瓷器三絕之一,也是國家文物局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
圍繞著它的被盜、發(fā)現(xiàn)、追購以及盜墓賊被捕、槍決,還有一段驚心動魄的往事。有興趣的朋友可找“度娘”。
-展品甚多,下集繼續(xù)。文字部分參考了網絡上的有關文獻和景點的介紹,特此說明,并感謝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