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卷四·兼愛上》五
(峻岫)
(原文)
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strong>
墨子是一個天真的人,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說:“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提倡人人相愛是可以的,但是要求人人相愛,是不可能做到的。誰都知道《紅樓夢》里的焦大是不會愛林妹妹的。即便是梁山上的宋江很喜歡被招安,非常希望成為大宋朝的順民,但是大宋的官府也是絕不會愛這些綠林好漢的,非要置他們于死地而后快。人本身是物質的存在,離開物質,人一天也不能活。而物質的分配則是無法絕對平均的,只要占有物質財富有多有寡,占有資源有多有寡,只要有貧富的差距,只要有意見的不統(tǒng)一,認識的不統(tǒng)一,思想的不統(tǒng)一,價值觀觀念的不統(tǒng)一,只要有文化的差異,國與國就難免產(chǎn)生誤會,出現(xiàn)矛盾,甚至爆發(fā)戰(zhàn)爭。人與人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這種差異性包括:思想的,文化的,認識的,經(jīng)濟的,歷史的,現(xiàn)實的,經(jīng)驗的,家庭結構的等等。因此家庭內(nèi)部,家庭與家庭的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盜賊的消除,是一個嚴肅的社會問題,不是僅有愛心盜賊就能消除的。至于忠孝這些思想觀念,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是隨時都在變化的。忠可能變成奸,孝可能變成不孝。因此只靠愛心不能治理天下。“故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提倡愛心,不能產(chǎn)生愛心,只有愛付諸于實際行動中,才能產(chǎn)生愛心;禁止盜賊,不能制止盜賊的出現(xiàn),只有從物質的極大豐富入手,加以思想教育和法律嚴懲,才能相對地阻止盜賊的出現(xiàn),而且也僅僅是相對的。“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兼相愛,的確需要提倡。“人人愛我,我愛人人?!痹撚卸嗪冒?。然而這樣的口號,僅僅是口號;這樣的理想,僅僅是理想。自我心,嫉妒心,排斥心,占有欲望,自私心理,甚至還有幸災樂禍的心理,以及文化的隔閡,種族的差異,風俗習慣的差異,信仰的差異等等,都影響到“人人愛我,我愛人人”的實現(xiàn)。還是孔子那句話說得好“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迸c人家和,但是保持自己的特色,保持自己的獨立性,最好。只有小人才要求人家與你絕對的相同。墨子說:“不可以不勸愛人者?!?/strong>不可以不勸人相愛,這句話是對的。別勸人打架,別勸人爭斗,別挑唆不和,別鼓吹戰(zhàn)爭。不同民族完全可以“和而不同”,這樣的世界才是最精彩的。(署名 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