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對聯(lián)”是從古代流傳下來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古至今對聯(lián)都是深受眾人的追捧,在古代,對聯(lián) 也是文人墨客生活中的一種消遣,也不是貧民百姓在茶余飯后的話題點。一些文人墨客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游玩,都會吟出一兩句對聯(lián)應景,且從中獲得無限樂趣。其實大家所不知道的是,對聯(lián)其實起源于五代,而那時候的對聯(lián),叫做“桃符”而盛行于明清時期。因此在古代明清時期的對聯(lián)能手層出不窮,就像是明代的唐伯虎,清朝的才子紀曉嵐,還有乾隆皇帝都是對聯(lián)中的高手。
點擊加載圖片
乾隆皇帝比較喜歡鉆研文學,尤其是鐘愛作詩和對聯(lián)。他的一生之中總共有著四萬余首詩,但是沒有一首流傳下來,所以很多人,便認為乾隆皇帝的文學水平比較差勁,但其實乾隆在對聯(lián)上的很高的天分,曾經(jīng)他在微服私訪期間有吟出一上聯(lián):煙鎖池塘柳,迄今為止都沒有人能夠對出下聯(lián)。還有就是乾隆喜歡拉著紀曉嵐切磋文采,且從來沒有處過下風。一次皇帝和紀曉嵐在一起比拼才學,看看到底是誰的文采更高,既然是比拼才學,紀曉嵐也是沒有客氣。兩人在一起你來我往的一時間勝負難分。而那時候則是正值暑期,頓時兩人也是感到了口干舌燥,于是皇帝便說片刻再進行比試一番,隨后就命人拿西瓜。
點擊加載圖片
兩人在吃西瓜的時候,乾隆忽然來一靈感脫口而出一上聯(lián):坐北朝南吃西瓜,籽往東放。隨后紀曉嵐苦苦思索不得,突然間臉色大變,立馬跪下道:臣對不出來,且天下之人無人能對?;实勐犃嘶卮鹬蠛軡M意,隨后就叫紀曉嵐平身。紀曉嵐真對不出來嗎?其實不是,而是看出了對聯(lián)中的玄機。在古代的時候,做唄朝南的只有掌管四方的天子,所以紀曉嵐并不是不能對,而是不敢對。而今天小編也是要講述一個乾隆年間的小神童的故事。
點擊加載圖片
他叫李明升,自幼聰明伶俐并且比較擅長吟詩作對,所以就被當?shù)氐暮芏嗳朔Q之為神童。而有一天在小神童則是在父親和姨夫兩人在一起游玩,玩的非常開心于是就想下船玩耍,而李明升的父親見此突然而來的靈感,便以此為題出了一上聯(lián):兩個姨夫齊脫衣,想是連襟。李明升的父親則是把自己看到他們想脫衣下船的情景融進了對聯(lián)之中。而其中的連襟也是指的是兩個姨夫的關系,而李父說完上聯(lián)之后就把目光望向了小明升。
點擊加載圖片
這樣的對聯(lián)肯定難不住小明升,于是他眨了眨眼睛回一下聯(lián):一雙女婿各拜節(jié),果然令坦。他的一句下聯(lián)則是對的甚是高明,與上聯(lián)也是相對應著。而他的父親和姨夫聽完之后,頓時哈哈笑了起來,且連連稱贊其對的妙,并且還夸贊道:不愧是神童,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