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 :內(nèi)斯特·阿爾門德羅斯 NéstorAlmendros(1930-1992)
NO10: 西里爾·科拉德CyrilCollard(1957-1993)
法國作家、演員兼導(dǎo)演,自導(dǎo)自演的同志電影《野獸之夜》是本人生命的寫照?!兑矮F之夜》是20世紀(jì)90年代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導(dǎo)演雙周'杰出的入圍作品。這是一部真實得讓人心悸的影片。因患艾滋病,科拉德于1993年去世。
NO5 :保羅·賈巴拉PaulJabara(1948-1992)
NO8 :倫納德·弗雷 LeonardFrey(1938-1988)
曼的電影創(chuàng)作是一場痛苦的人生旅程,最終以死亡結(jié)束,一個同性戀導(dǎo)演在得知自己成為一個愛滋病攜帶者的時候,創(chuàng)作出了一部又一部極具個人風(fēng)格的影片。
安東尼·博金斯染上了艾滋病的初期,甚至連他自己也不清楚,這件事還是媒體首先告訴他的(一家雜志非法得到了他的血液)。在他的一生中,他一直都扮演著“精神病患者”的角色——他演了許多或敏感或脆弱或可怕的人物。一生出演了無數(shù)部電影的嘎納影帝獲得者, 生活中的他也受著這樣的折磨:持續(xù)二十年接受精神治療。曾主演《東方快車謀殺案》、《驚魂記》等著名影片,1992年死于艾滋病引發(fā)的肺炎。
著名古典男高音歌唱家,第一位死于艾滋病的古典音樂界藝術(shù)家。
NO6: 德瑞克·加曼DerekJar-man(1942-1994)
生于英格蘭希普利,是著名英國電影、戲劇導(dǎo)演,牛津大學(xué)畢業(yè)。在校時曾做戲劇團體的主持人。1953年畢業(yè)后任英國廣播電臺、電視臺制片人和導(dǎo)演。兩年后加入不列顛劇團任副藝術(shù)指導(dǎo),不到一年升為正指導(dǎo)。50年代中期起,投入英國的“自由電影”運動,并為《畫面與音響》雜志撰寫電影評論文章。1956年,在倫敦皇家宮廷劇院上演J.奧斯本的劇作《憤怒的回顧》,獲得成功。這部戲既標(biāo)志著理查森與奧斯本合作的開始,也奠定了“憤怒的年輕人”運動的基調(diào)。1958年與奧斯本共建伍德福爾電影制片廠,次年執(zhí)導(dǎo)了《少婦怨》,表現(xiàn)青年人的苦惱和反抗,是一部感人的杰作。1961年導(dǎo)演的《恨海情天》,是最先揭露黑人問題的作品。1961年導(dǎo)演《蜜之味》、1963年導(dǎo)演《湯姆環(huán)斯》,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dǎo)演兩項金像獎。奠定了他世界大導(dǎo)演的地位。1991年11月14日因艾滋病病逝于倫敦。
美國著名的演員與作曲家,為影片《感謝上帝,這是星期五》創(chuàng)作的“最后的舞蹈”曾奪得1978年51屆奧斯卡最佳音樂(歌曲)獎。
2011年12月1日是第24個“世界艾滋病日”,主題已經(jīng)公布,就是“Getting to Zero”,中文可以翻譯為“朝零努力”。在解釋“Getting to Zero”的含義時,Brunei Darussalam AIDS Council用了以下結(jié)果詞語:“Zero New HIV Infection s”(零新增感染),“Zero Discrimination”(零歧視)和“Zero AIDS Related Deaths”(零死亡)。2010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題是“遏制艾滋、信守承諾”。其實,娛樂圈患艾滋病的早不是什么新鮮事,不斷有明星“中招”,更有下面這些風(fēng)流明星還因此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NO3 :托尼·理查森TonyRichardson(1928-1991)
法國新浪潮時期的領(lǐng)軍人物之一,曾與導(dǎo)演特呂弗合作著名影片《最后一班地鐵》。
羅克.哈德森身上有很多的符號,銀幕上的“白馬王子、夢中情人”,優(yōu)雅紳士的典范,愛情片里最佳男主角……這些符號標(biāo)志了當(dāng)時他的銀幕形象是多么的完美。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他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同性戀者。不僅如此,甚至有人說“羅克.哈德森的死,真正給了AIDS一張臉”迷人的卻是恐懼的。他也是第一位公開艾滋病患者身份的好萊塢影星。在Hudson去世后,他的長期男友MarcChristian就Hudson在明知患有AIDS的情況下,依然與其發(fā)生非安全性行為而向法院提起訴訟,盡管MarcChristian的HIV檢測為陰性,但其宣稱一直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最終,加州陪審團裁定Hudson有罪,并向MarcChristian賠償1420萬美元(從遺產(chǎn)中扣除,其余遵照Hudson遺囑,大多捐給了AIDS慈善機構(gòu))。
詉mg]http://attach.bbs.china.com.cn/forum/201112/01/131015x8xv1rv15d1iiddi.jpg[/img]
作為英國皇后樂隊的主唱,是搖滾音樂史上最有活力和魅力的人物之一,麥克瑞位居“20世紀(jì)十大最偉大歌手”之列。1991年11月22日,麥克瑞聲明自己已身患艾滋病,但兩天后他就去世了,麥克瑞所受的折磨并不多,但那些唯美華麗的音樂從此消失,只能成為天堂的聲音。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主題曲《Barcelona》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NO4: 羅克·哈德森Rock Hudson (1925-1985)
NO2: 安東尼·博金斯Anthony Perkins(1932-1992)
NO1 :弗雷迪·梅庫里FreddieMercury(1946-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