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帛書要
..反疏..矣..至命者也?!兑住?.明而甚..行其義,長其慮,修其..易矣。若夫祝巫卜筮龜□□□□□□□□□□□□□□□□□□□□□□□□□□巫之師□□□□□囗無德,則不能知《易》,故君子奠之。□□□□□□囗囗囗子曰:吾好學(xué)而■①聞要,安得益吾年乎?吾□②焉而產(chǎn)道,□③焉益之,□而貴之,難..危者安其立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 【白話】..反疏..矣..至命者也?!吨芤住?.明確得很..行施他的道義,增長他的思慮,修養(yǎng)他的..容易了,象那些祝巫、卜筮、龜..巫之師..沒有好的品德,那么就不能了解《周易》,所以有道德的人尊奉《周易》..孔子說:我努力學(xué)習(xí)但是卻才領(lǐng)悟到《周易》的要義,怎么能夠增加我的壽命呢!我學(xué)習(xí)而創(chuàng)造了道,使用的過程中又豐富了這一道,繼而更珍貴這一道,難..危險(xiǎn)的社會(huì)要安定人們的地位;行將滅亡的社會(huì)要保存他應(yīng)保存的東西;動(dòng)亂的社會(huì)要有治理動(dòng)亂的方案。所以君子平安時(shí)不忘記危險(xiǎn),存在的時(shí)候不忘記滅亡的時(shí)刻,治理的時(shí)候不忘記動(dòng)亂。這樣就可以達(dá)到身安而國家可保的效果。 |
【注釋】①■:讀為“才”。②補(bǔ)作“學(xué)”。③補(bǔ)作“行”。 | 【講解】這一章闡述《周易》的綱要。因?yàn)槿睋p太多,只能了解到一部分思想。這就是學(xué)習(xí)《周易》能夠懂得“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的道理,這樣就能夠安身保國保家。與通行本《系辭下傳》第四章有一些相類似。第四章云:“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兑住吩唬骸渫銎渫?,系于包桑?!? |
《易》曰:“其亡其亡,■于枹桑?!狈蜃釉唬旱卤《⒌膦伲酢貂r不及。《易》曰:“鼎折足,復(fù)公莡。”言不勝任也。夫子曰:顏氏之子其庶幾乎?見幾又不善,未嘗弗知;知之,未嘗復(fù)行之?!兑住吩弧安贿h(yuǎn)復(fù),無■誨,元吉。”天地昷②,萬勿潤,男女購請(qǐng)③而萬物成。《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毖灾烈灰?。君子安其身而后動(dòng),易其心而后■,定位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存也。危以動(dòng),則人弗與也;無立④而求,則人弗予也。莫之予,則傷之者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系之,立心勿恒,兇?!贝酥^也。 | 【白話】《周易》的《否》卦九五爻辭說:“其亡其亡,系于枹桑?!笨鬃诱f:品德低下,行為惡劣,而地位卻很尊貴,這種人很少有不滅亡的?!吨芤住返摹抖Α坟跃潘呢侈o說:“鼎折足,復(fù)公莡?!敝v的是能力不能信任其工作??鬃诱f:顏回這小伙子,他還差不多。他看到事物有不好的預(yù)兆,沒有不懂得的;懂得了,沒有再去重復(fù)犯難的。《周易》的《復(fù)》卦初九爻辭說:“不遠(yuǎn)復(fù),無■誨,元吉。”天地之間充滿了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發(fā)生變化,滋潤萬物。男人與女人性交后便生育出千千萬萬的人物?!吨芤住返摹稉p》卦六三爻辭說:“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敝v的是達(dá)到求得統(tǒng)一的損益方法。君子一定要先站穩(wěn)然后再走動(dòng),將心比心然后才說話,先奠定自己的地位然后再求助他人。君子做到了這三點(diǎn),就能生存下去。危險(xiǎn)的時(shí)候去行動(dòng),別人是不會(huì)去參與的;沒有地位去求助別人,別人不會(huì)給予幫助的。沒有他人的幫助,那么傷害的人就必然出現(xiàn)。《周易》的《益》卦尚九爻辭說:“莫益之,或系之,立心勿恒,兇?!敝v的就是這樣一個(gè)道理。 |
【注釋】①奠:讀為“尊”。②昷:絪緼。③購請(qǐng):構(gòu)精。④立:位。 | 【講解】這一章闡述修身立命處世的原則。告誡人們?nèi)绾芜\(yùn)用《周易》的卦爻辭去指導(dǎo)自己的行動(dòng)和思想。與通行本《系辭下傳》第四章相類似。第四章云:“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兑住吩唬憾φ圩?,覆公■,其形渥,兇?!圆粍倨淙我病W釉唬褐獛灼渖窈??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dòng)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兑住吩唬骸橛谑?,不終日,貞吉?!槿缡桑瑢幱媒K日,斷可識(shí)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jiǎng)?,萬夫之望。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fù)行也?!兑住吩唬骸贿h(yuǎn)復(fù),無祗悔,元吉?!斓亟s缊,萬物化醇,男女構(gòu)精,萬物化生?!兑住吩唬骸诵校瑒t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灾乱灰病W釉唬壕影财渖矶髣?dòng),易其心而后語,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dòng)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yīng)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兑住吩唬骸嬷?,或擊之,立心勿恒,兇?!? |
夫子老而好《易》,居則在席①,行則在囊。子贛曰:夫子它日教此弟子曰:“■②行亡者,神靈之趨;知謀遠(yuǎn)者,卜筮之蔡?!辟n以此為然矣。以此言取之,賜緡③行之為也。夫子何以老而好之乎?夫子曰:君子言以■④方也。前羊⑤而至者,弗祥而好也。察其要者,不起其德。《尚書》多於矣,《周易》未失也,且又古之遺言焉。予非安其用也。子贛曰:賜聞?dòng)诜蜃釉唬罕赜凇酢酢酢跞缡牵瑒t君子已重過矣。賜聞諸夫子曰:孫正而行義,則人不惑矣。夫子今不安其用而樂其辭,則是用倚于人也,而可乎?子曰:校⑥哉!賜!吾告女,《易》之道□□□□而不□□□百生之□□□《易》也。故《易》:剛者使知懼,柔者使知?jiǎng)?,愚人為而不忘,做人為而去詐。文王仁,不得其志以成其慮,紂乃無道,文王作,諱而辟咎,然后《易》始興也。予樂其知之□□□之□□□予何日事紂乎?子贛曰:夫子亦信其筮乎?子曰:吾百占而七十當(dāng),唯周梁山之占也,亦必從其多者而已矣。子曰:《易》,我復(fù)其祝卜矣,我觀其德義耳也。幽贊而達(dá)乎數(shù),明數(shù)而達(dá)于德,則其為之史。史巫之筮,鄉(xiāng)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與史巫同途而殊歸者也。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義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祝巫卜筮其后乎? | 【白話】孔子晚年非常喜歡《周易》這部書,居住下來時(shí)便把它放在席上,出門行走時(shí)便把它放在袋子里。子贛說:孔子它日教育弟子說:“品德仁義喪失了的人,則被神靈所趨趕;智慧謀略遠(yuǎn)于人的人,卜筮之蔡?!蔽遥ㄗ于M)以為這是很正確的。將這些話作為行為的準(zhǔn)則,我就是按照這些去做的??鬃訛槭裁蠢夏甓矚g《周易》呢?孔子說:君子講話都有一定的原則。前面的吉祥出現(xiàn)了,不吉祥也能避免。觀察事物的主要本質(zhì),不危害其品德?!渡袝范嘤腥睋p,《周易》則是完整的,而且又是古代的遺言。我不是安于《周易》的占筮施用。子贛說:我聽到孔子說:必于..如是,則君子已重過了。我聽到孔子說:謙遜正直而行使仁義,那么人們就不迷惑了??鬃尤缃癫话灿谄湔俭呤┯枚矚g《周易》的卦爻辭,就是用卦爻辭去指導(dǎo)人生,不是很好嗎?孔子說:荒謬啊!賜!我告訴你,《周易》之道..而不..百生之..《周易》也。所以《周易》上說:剛強(qiáng)的人使他知道恐懼,柔弱的人使他懂得剛強(qiáng),愚蠢的人為而不忘,慚愧的人讓他的行為去掉欺詐。文王仁義,不得志而無法成功他的深謀遠(yuǎn)慮。紂王無道,文王作,避諱而辭咎,然后《周易》熱開始興起。我喜歡《周易》的智慧..之..我何必說事奉象紂王那樣的君王呢?子贛說:夫子也相信《周易》的占筮嗎?孔子說:我占筮一百次只有七十次占中了,只有周梁山之占,也必須服從多數(shù)呀!孔子說:《周易》我撇開它的祝卜成份,我觀察其中的品德仁義。幽贊于神明而通達(dá)于筮策數(shù),明了筮策數(shù)而通達(dá)于品德,就成了史。史巫的占筮,向往而沒有達(dá)到,喜歡它但卻不以為然。后世的人懷疑我孔丘的,或者就是因?yàn)椤吨芤住钒?!我求其德而已,我與史巫同路而不同目標(biāo)。有道德的人靠自己的品德行為的美好去追求幸福,因此祭祀求神比較少;有道德的人靠自己施行仁義去追求吉利,因此不靠卜筮去追求吉利。祝巫卜筮不是放在很次要的位置嗎? |
【注釋】①席:蓆。②■:德。③緡(mín):古時(shí)穿錢的繩子。也指成串的錢,一千文為一緡。此處引申為準(zhǔn)則。④■:矩。⑤羊:祥。⑤校:假借為“謬”。 | 【講解】這一章敘述孔子晚年對(duì)《周易》的執(zhí)著追求,以及孔子同史巫、祝巫、卜筮的本質(zhì)區(qū)別??鬃犹岢暗滦醒汕蟾!?,“仁義焉求吉”,反對(duì)祭祀求福、卜筮求吉。在這里孔子提出了“同途而殊歸”的命題。在通行本《系辭傳》里,孔子提出了“同歸而殊途”的命題?!恫瘯罚骸胺蜃永隙谩兑住?,居則在席,行則在囊?!泄胖z言焉,予非安其用,而樂其辭。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子貢問:‘夫子信其筮乎?’子曰:‘我觀其義耳。吾與史巫同途而殊歸?!蓖ㄐ斜尽断缔o傳》:“《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釉唬骸煜潞嗡己螒]?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詘也,來者信也,詘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詘,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史記·太史公自序》:“太史公學(xué)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楊何,習(xí)道論于黃子。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間,愍學(xué)者之不達(dá)其意而師悖,乃論六家之要指。曰:《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蜿庩枴⑷?、墨、名、法、道德,此務(wù)為治者也。直所從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 孔子提出了“同途而殊歸”與“同歸而殊途”兩個(gè)命題?!巴径鈿w”指出了相同的方法、道路存在著不同的目的、歸宿點(diǎn)?!巴瑲w而殊途”指出了相同的目的、歸宿點(diǎn)存在著不同的方法、道路。“同途而殊歸”是“同途而同歸”“異途而同歸”的負(fù)命題?!巴瑲w而殊途”是“同歸而同途”“異歸而同途“的負(fù)命題。 |
孔子■①《易》,至于《損》《益》一卦,未尚不廢書而嘆,戒門弟子曰:二厽子!夫《損》《益》之道,不可不審察也,吉兇之囗也?!兑妗分疄樨砸?,春以授夏之時(shí)也,萬勿之所出也,長日之所至也,產(chǎn)之室也,故曰《益》?!稉p》者,秋以授冬之時(shí)也,萬勿之所老衰也,長夕之所至也,故曰產(chǎn)②。道窮□□□□□□□。《益》之始也吉,其冬也兇?!稉p》之始兇,其冬也吉。《損》《益》之道,足以觀天地之變,而君者之事已。是以察于《損》《益》之總者,不可動(dòng)以憂。故明君不時(shí)不宿,不日不月,不卜不筮,而知吉與兇,順于天地之道也,此謂《易》道。故《易》又③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生辰盡稱也,故為之以陰陽。又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盡稱也,故律之以柔剛。又人道焉,不可以父子君臣夫婦先后盡稱也,故要之以上下。又四時(shí)之變焉,不可以萬勿盡稱也,故為之以八卦。故《易》之為書也,一類不足以亟之,變以備其請(qǐng)④者也,故謂之《易》。又君道焉,五官六府不足盡稱之,五正之事不足以至之,而詩書禮樂不□百篇,難以致之。不問于古法,不可順以辭令,不可求以志善。能者■⑤一求之,所謂得一而君⑥畢者,此之謂也?!稉p》《益》之道,足以觀得失矣。《要》千六百■八。 | 【白話】孔子研究《周易》,到了《損》《益》這兩卦,便廢書嘆息,告誡門弟子說:二三子!這《損》《益》的原則,不可以不審察呀!是吉兇的依據(jù)?!兑妗坟栽谪詺庹f中,象征春天授夏天的時(shí)令,萬物都在這一時(shí)期生長出來,白天的時(shí)間長一些,是生產(chǎn)的好環(huán)境,所以叫做《益》。《損》卦,在卦氣說中,象征秋天授冬天的時(shí)令,萬物都已成熟衰老了,晚上的時(shí)間長一些,所以叫做《損》。道窮..《益》卦開始吉善,最終兇惡。(《益》卦初九爻辭“元吉”,尚九爻辭“兇”。)《損》卦開始兇惡,最終吉善。(《損》卦九二爻辭“兇”,尚九爻辭“吉”。)《損》《益》的原則,完全可以用來觀察天地的變化和君王的事業(yè)。因此,應(yīng)從總體上把握《損》《益》之道,不能夠感情用事。所以英明的君主不時(shí)不宿、不日不月、不卜不筮,而能懂得吉與兇,遵循天地自然變化的規(guī)律。這就叫做《易》道。所以《周易》中有天道,但不能用日、月、星、辰概括天道,因而用“陰陽”這兩個(gè)概念去囊括天道?!吨芤住分杏械氐溃荒苡盟?,火、金、土、木去概括地道,因而用“柔剛”這一對(duì)范疇去概括地道?!吨芤住分杏腥说溃荒苡酶缸?、君臣、夫婦、先后等概念去概括人道,因此便用“上下”這一對(duì)范疇去概括人道?!吨芤住酚址从沉怂臅r(shí)的變化,但萬物的名稱不能概括四時(shí)的變化,所以用“八卦”去概括刻劃四時(shí)的變化。因此,《周易》之所以為《周易》,是因?yàn)橐活惛拍畈蛔阋阅依ㄌ斓?、地道、人道、易道,所以?chuàng)造變化的原理以適應(yīng)天、地、人、易的變化,這就叫做《易》?!吨芤住酚钟芯?,五官、六府不能夠概括君道,五正的事物職責(zé)也不能夠完全包括君道,而《詩》《書》《禮》《樂》又不足百篇,也難以達(dá)到理想的君道要求。不問于古代君王的管理方法,不可能順暢地發(fā)布君王的命令,不可能達(dá)到理想的管理水平。有能力的君王由《損》《益》之道這一點(diǎn)求得治道,所謂得一而群畢者,講的就是這個(gè)道理?!稉p》《益》之道,足以觀察君王得失存亡之道?!兑饭惨磺Я偎氖俗帧? |
【注釋】①■:引申為研究。②產(chǎn):疑為“損”字之誤。③又:有。④請(qǐng):情。⑤■:假借為“由”。⑥君:讀為“群”。 | 【講解】這一章闡述了孔子的易道觀??鬃诱J(rèn)為易道囊括了天道的陰陽、地道的柔剛、人道的上下、四時(shí)的變化、君道的治亂。而易道的總原則是損益之道,損益之道的總原則乃是變化之道。所以說易變之道包括天道、地道、人道、君道、四時(shí)變化之道。而要抓住變化之道就必須掌握《損》《益》之道。其它文獻(xiàn)也記載了孔子對(duì)《損》《益》之道的執(zhí)著追求?!痘茨献印と碎g訓(xùn)》:“孔子讀《易》至《損》《益》,未嘗不憤然而嘆曰:‘益’‘損’者,其王者之事與?事或欲以利之,適足以害之,或欲害之,乃反以利之。利害之反,禍福之門戶,不可不察也?!薄墩f苑·敬慎》:“孔子讀《易》,至于《損》《益》,則喟然而嘆。子夏避席而問曰:夫子何為嘆?孔子曰:夫自損者益,自益者缺。吾是以嘆也!子夏曰:然則學(xué)者不可以益乎?孔子曰:否!天之道,成者未嘗得久也。夫?qū)W者以虛受之,故曰得。茍不知持滿,則天下之善言不得人其耳矣。昔堯履天子之位,猶允恭以持之,虛靜以待之,故百載以逾盛,迄今而益章。昆吾自臧而滿意,窮高而不衰,故當(dāng)時(shí)而虧敗,迄今而逾惡,是非“損”“益”之征與?吾故曰: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夫豐明而動(dòng)故能大,茍大則虧矣。吾戒之,故曰: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shí)消息,是以圣人不敢當(dāng)盛,升與而遇三人則下,二人則軾,調(diào)其盈虛,故能長久也。子夏曰:善!請(qǐng)終身誦之?!薄跺鑲鳌氛f:“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yīng)有時(shí),損剛益柔有時(shí)。損益盈虛,與時(shí)偕行。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dòng)而巽,日進(jìn)無疆。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shí)偕行?!薄断髠鳌氛f:“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祀事遄往,上合志也。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一人行,三則疑也。損其疾,亦可喜也。六五元吉,自上佑也。弗損益之,大得志也。風(fēng)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元吉無咎,下不厚事也?;蛞嬷?,自外來也。益用兇事,固有之也。告公從,以益志也。有孚惠心,勿問之矣?;菸业?,大得志也。莫益之,偏辭也?;驌糁?,自外來也?!贝捭秸f:“滿招損,謙受益,人之道也?!币虼?,損益之道,歸結(jié)起來又可以說是謙讓之道?!吨t彖傳》說:“謙,亨。天道下濟(jì)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謙象傳》說:“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謙·初六》爻辭說:“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