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家里有多少個姐妹兄弟,反正在小編家里只有一個姐姐。在那個沒有計劃生育的年代,生個三四個都非常正常,有些生孩子多的甚至有十幾個之多。
但是,現(xiàn)在不一樣了,實行計劃生育以來,八零后、九零后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所以,以前的家庭有老大、老二、老三……現(xiàn)在的年輕人卻大多數(shù)都是家里的“小祖宗”。
關(guān)于老大、老二、老三的性格描述,就有這么一句俗語可以作為參照。這句話就是:“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但是人們在提到這句俗語的時候卻常常把關(guān)于老三的描述忽略,但是事實上這被忽略的部分恰恰道盡了農(nóng)村父母的辛酸。
古代人講究多子多福,生孩子就像是碰運氣一樣,總想著多生幾個,這個孩子不能夠成事還有那個孩子嘛!總之就是,多生點,總有一個能夠撐起一個家庭,能夠給二老養(yǎng)老送終。不過現(xiàn)在卻是提倡優(yōu)生優(yōu)育、晚婚晚育,現(xiàn)在更注重的是少生優(yōu)生,把更好的教學(xué)資源集中在一兩個孩子身上。
二者其實各有各的好處。古代人生的多其實也算是對孩子的一種鍛煉吧!
首先說俗語中的“老大傻,老二奸”,老大之傻并不是病理上的傻,并不是在貶低老大,而是在贊揚老大懂得擔起他的責任,會非常穩(wěn)重,比后面的孩子憨厚老實一些,因為他還要照顧弟弟妹妹嘛,而且父母也不會寵溺他。
而老二上有受倚重的大哥,下有得寵的三弟,是最被忽視的一個存在。老二不是壞,而是他只能夠靠他的小聰明贏得家人的注目,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
說完老大和老二,那么又為什么說家家都有個愛使壞、搗怪的老三呢?其實,老三愛使壞也是一家人慣出來的。民間有句話說的是皇帝大多數(shù)都偏愛長子,因為長子是一個國家未來的繼承人。
而老百姓呢,卻大多數(shù)都偏愛幺子,因為最后生的那個孩子很可能身體不太好,前面的孩子又都長大了些,父母自然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了最小的孩子身上。
而且,最小的孩子有那么多哥哥姐姐,每個人都讓著他,都護著他,自然也就養(yǎng)成了他嬌縱的性格,很可能就四處闖禍,反正有人替他背黑鍋,有人替他擺平。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就是如果最小的孩子和哥哥姐姐一起玩耍,然后哭了,當父母的一定會指責哥哥姐姐是不是欺負了弟弟妹妹。
其實,不管是老大、老二,還是老三,手心手背對于父母來說都是一樣的,哪個過得不好,父母心里都難受。農(nóng)村父母雖然書讀的不多,卻半點也不想孩子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