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景致
《菜根譚》:“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間煙霞俱足;會景不在遠(yuǎn),蓬窗竹屋下風(fēng)月自賒?!?/p>
真正的興致不在多,只要有一個小小池塘和幾塊奇巖怪石,山川景致就已經(jīng)完好;領(lǐng)悟大自然景致不消遠(yuǎn)求,只要在茅屋窗下靜坐,讓清風(fēng)掠面、明月照人就足以享受。
心中有景致,遍地景致,俯拾皆是。隨處留心皆景致,每一處景致都是一種心情,豈論走到哪兒,都是人生的景致。
心在哪里,景致就在哪里。游子的景致在家鄉(xiāng),雄鷹的景致在云端,種子的景致在土里。景致隨心,讓景致怒放在心上。
人生的景致,說到最后,是心靈的景致。優(yōu)雅的人生,是平靜的心、平和的心態(tài)、平淡的活法潤澤進(jìn)去的從容和澹泊。
眼里無是非
生活中充滿了是與非,人情世故,情感希望,是非賡續(xù),煩惱無盡,總要我們?nèi)ヅ袛嗳ト∩帷?/p>
很多時候,我們會屈從于希望所組成的不良習(xí)氣無法自拔,又會偏執(zhí)地自以為是。這是人性本來的毛病,可惜,一旦鉆進(jìn)去,我們都不愿意承認(rèn)。
《壇經(jīng)》:“若真修道人,不見塵寰過。”
人生真正的修行,眼睛不會緊盯塵寰別人的差錯,而是看到別人的差錯就反觀自己的言行,這樣眼里無是非。
古人云:“靜坐當(dāng)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p>
眼里沒有別人的是非,只反省自己的對錯,則不會口說是非,口里無是非。
“眼里無是非”不等于“是非不分”,小的是非紛爭不要有,大是大非還是要辨其余。
有書真富貴
一個人可否富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其實,腦中的富饒比什么都重要。權(quán)力終會失,款子不是萬能,美女也會厭煩,掌聲更是須臾,惟有進(jìn)入大腦的東西才永遠(yuǎn)是自己的。
北宋王安石《勸學(xué)文》:“貧者因書富,富者因書貴。愚者得書賢,賢者得書利。只見讀書榮,不見讀書墜?!?/p>
有書之所以富貴,是因為書猶藥也,善讀可以或許醫(yī)愚,可以或許變?nèi)藲赓|(zhì),養(yǎng)人精神;在舊時,可以或許學(xué)而優(yōu)則仕,在當(dāng)今也能提升人的本色,轉(zhuǎn)化為知識經(jīng)濟(jì)。
更重要的是,讀書使人的精神世界富饒,讀書猶如穿越時空,與智者先賢對話,盡情享受古人用聰慧與思惟設(shè)下的盛宴。
無事小神仙
人不把功名利祿、榮辱得失考慮得太多,能在情志上俊逸鄙吝,隨遇而安,無事以求,活得自然像神仙異樣。
“心中有事塵寰小,心中無事一床寬。”經(jīng)常保持一顆無事的心,必能享受沒有夢魘的清寧。
古人云,“好事不如無事”“無事即朱紫”,一個人只要心中無事就世界泰平承平,心中無事就不會有痛恨煩惱,沒有妄求執(zhí)著,所以他于人無礙,反而對別人有益,因此他是朱紫。
“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币粋€人活得可否俊逸,就在這說與不說上。人間若做事,都是管不住嘴惹的。
古人又云,“求心歇處即無事”,人的一顆心不毫不絕地在狂亂奔撞、追趕著,倘若能在平常生活中,學(xué)習(xí)如何將這顆狂亂的心安定下來,讓它變得明明白白、埋頭安穩(wěn),那么澄靜的聰慧就會從澄清的心靈中浮現(xiàn),人生的路即可清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