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白菜,我想大家肯定并不陌生,白菜是大家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蔬菜之一,在我國經(jīng)濟還不是很發(fā)達的時候,它憑借其價格低廉的優(yōu)點,成功登上民眾餐桌?,F(xiàn)在各式各樣的蔬菜走近我們的生活,白菜正在慢慢淡出我們的生活。但是從營養(yǎng)學(xué)方面來看,白菜的營養(yǎng)價值極高,但是現(xiàn)代很多人卻都接受不了白菜寡淡無味的口感,所以白菜并不受現(xiàn)代餐桌的歡迎。
可恰恰是這個不受現(xiàn)代人歡迎的白菜,在古代卻引得人不惜孤注一擲。就為了吃上一口白菜,兩江總督被圣上下令斬首示眾,而其全家百八十口也皆被流放邊疆。令人驚奇的是,在給此人行刑的時候,百姓們沒有疑惑,也無人為其申冤,反而奔走相告,柏手稱快,有甚者激動的痛哭流涕跪下高呼“陛下英明”。
在中國歷史中,因為白菜而死的一品大員,他可能是唯一一個了,可以稱得上是曠古爍今的奇聞軼事了。故事發(fā)生在清世宗雍正在位期間,由于種族不同,滿族自成功入關(guān)之后,清王朝作為統(tǒng)治階級一直想?yún)f(xié)調(diào)好滿族與漢族的關(guān)系平衡,不敢有半分的懈怠。
滿族人口稀少,但漢族人口卻是十分龐大,因而想要全部任用滿族人來管理漢族的龐大人口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滿族人開始允許漢人入仕。還有部分滿族人視自己為貴族八旗,不愿去往一個荒涼偏僻的邊疆之地,有甚者竟也不愿勞神費心參與朝政,只想當(dāng)個閑散官職,終日尸位素餐,所以漢人在官場中占有很大比例。
而我們今天想要講述的這位因白菜而死的主人公,正是漢人大員中的一位,是一位的兩廣總督。雖然統(tǒng)治階級是滿族,但是皇上在任用朝臣時也并未有種族偏見,對派往地方的大臣也有著諸多思慮,所選大臣需使得地方百姓信服。
所以皇上大部分都是派任漢族大臣去往漢人聚集地區(qū),兩江地區(qū)位于南方,氣候濕熱于滿族不喜,但卻物產(chǎn)豐美,是大清王朝時期幾大漢人聚居地之一,因而兩江總督的職位,皇上一直是派任漢人擔(dān)任。兩江地區(qū)還是國家財政來源的支柱地區(qū),因此雍正對于這個地區(qū)也是頗為重視,對于此地的把控也十分嚴(yán)密。
但是在雍正年間兩江地區(qū)卻發(fā)生了一件令人驚奇的事情,兩江總督因為終日喜食白菜,被雍正下令斬首示眾。想必大家也有許多疑惑,這位兩江總督終日食用白菜怎么卻被皇上雍正下令斬首示眾了?難道是雍正大帝想將兩江地區(qū)的管控權(quán)收回滿族之手?但就算是想要加強中央的權(quán)力把控,也大可不必將此人斬首示眾,畢竟這樣容易引起其余漢人大臣的憤慨,那么到底是因何雍正要將其斬首示眾呢?
如果你知道了他吃白菜的步驟,你可能就會明白為何雍正為何要將他處死。大家可能知道清王朝還有一位喜愛吃白菜的大員—年羹堯,但可惜他的下場也是極慘:功高蓋主忤逆皇權(quán),終自食惡果被滿門抄斬。據(jù)傳年羹堯吃白菜只要吃其中的白菜芯,一整顆白菜只取其中最嫩的幾片葉子,想要一盤白菜,需要耗費十幾車的白菜才可以做出。
但年羹堯這種吃法與我們今天的主人公比起來,根本不值一提,我們今日主人公所食的白菜,不僅僅是要取其嫩芯作為原料,對于烹飪白菜的柴火也是極為講究,需要用人參燒火來燒制菜肴,如此奢侈,是連在京城的皇上都未曾體驗過得。
對于這樣的人,雍正不斬,如何能面對天下那些被尸位素餐的大員層層剝削從壓榨以至食不果腹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