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無奸不商。但是清朝末年有個巨商的名聲卻很好,雖是商人,可他有一顆仁義之心,他在下雨天會幫人撐傘,不論對方身份高低;在別的同行遇到困難時,他會伸出援手鼎力相助,因此是當(dāng)時有名的善人,他就是紅頂商人胡雪巖。
胡雪巖是安徽人,出生于1823年,他出生的家庭十分貧困,父母為地主家干活,他也跟著幫地主家放牛,從小就被剝削壓迫的胡雪巖總是幻想自己以后能成為有錢人。1835年,胡雪巖的父親因病去世,失去頂梁柱后,家中的生活越來越拮據(jù)。
1836年,13歲的胡雪巖立志外出闖蕩,于是辭別家人去了杭州,他出生農(nóng)家,剛?cè)サ酱蟪鞘惺裁炊疾粫?,只得找一些粗使活計。最開始他在杭州雜糧行做小工,負責(zé)搬運,后來又輾轉(zhuǎn)到“信和錢莊”,雖是做學(xué)徒,但他在里面只能干一些雜活,比如打掃衛(wèi)生、倒夜壺之類的。
可胡雪巖是個上進的人,他明白自己一無所長需要學(xué)習(xí),于是在工作之余便總是跟在正式伙計的身后轉(zhuǎn),錢莊的人見他踏實又上進,也很愿意教他東西,轉(zhuǎn)眼三年過去,胡雪巖學(xué)徒期滿,獲得大家的一致認可,轉(zhuǎn)正成了正式伙計。
1842年,胡雪巖被杭州阜康錢莊的于掌柜看中,被他收為學(xué)徒,這次胡雪巖有了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因為于掌柜沒有孩子,所以將胡雪巖當(dāng)做繼承人培養(yǎng),除了教他經(jīng)營錢莊外,還教他如何處理商場上的關(guān)系。后來于掌柜去世,胡雪巖順利繼承了價值5000兩銀子的錢莊。
不得不說胡雪巖很有經(jīng)商頭腦,阜康錢莊在他的手下越開越大。1848年,胡雪巖認識了杭州官員王有齡,這對他來說簡直就是如虎添翼,1851年,王有齡調(diào)任湖州知府,胡雪巖憑著兩人的關(guān)系在湖州辦起了絲行,同時管理湖州公庫,給王有齡提供了不少的便利。
1860年,王有齡升任浙江巡撫,心中感念胡雪巖多年的相扶之情,所以對阜康錢莊格外關(guān)照,在官府的支持下,阜康錢莊如日中天,胡雪巖趁機擴大商業(yè)領(lǐng)域,開辦了不少店鋪,包括絲鋪、糧鋪和藥鋪等,幾乎占據(jù)了浙江商業(yè)的半壁江山,此時的胡雪巖,不過才37歲。
1861年,太平軍的戰(zhàn)火蔓延到杭州,王有齡防守失利,選擇自縊贖罪,他的離世對胡雪巖的生意產(chǎn)生了不小的負面影響,但好在胡雪巖為人機敏,很快跟新上任的閩浙總督左宗棠搭上了線,在他的努力下,左宗棠對他十分信任,將軍餉、錢糧等物全部存在阜康錢莊,胡雪巖也成了真正的官商。
1873年,左宗棠奉旨平定新疆,但朝廷所給的糧餉不夠,所以他便寫信向胡雪巖求助,胡雪巖不敢怠慢,向外借了1870萬兩白銀全力支持左宗棠。后來左宗棠大獲全勝,將胡雪巖的功績上報朝廷,胡雪巖受到封賞,可戴二品紅色頂戴的官帽,所以被稱為紅頂商人。
1882年,胡雪巖準備在上海開辦蠶絲廠,并且壟斷上海的蠶絲生意,此行為觸犯了外商的利益,他們聯(lián)合起來對付胡雪巖,胡雪巖初時還能憑借著打價格戰(zhàn)占據(jù)上風(fēng),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嗎,所以很快敗下陣來。
胡雪巖遇到難處后,往日支持他的富商、官員們紛紛從阜康錢莊將錢取走,而清朝廷也趁機機會查辦他的產(chǎn)業(yè),1885年,左宗棠病逝,胡雪巖徹底失去依靠,于同年11月在貧病之際含恨而終。他死前告誡子孫“勿近白虎”,其實是叮囑子孫不要太在意金銀,以免反被其所害,當(dāng)年的他就是因為太過貪心,不懂止盈,所以才會從一代巨商落到如今凄慘的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