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安史之亂”使大唐王朝的威嚴一去不復返,從此走向衰弱,我們所不知道的是如果安祿山內(nèi)部不發(fā)生內(nèi)訌,有可能唐朝歷史的使命就此終結(jié)。
安祿山是個胡人,長相奇丑,但是頭腦聰明,他會多種語言,年輕時在唐朝邊境一帶活動,他除了手段狡詐外,還善于諂媚逢迎,當時奚族和契丹經(jīng)常騷擾河北,由于安祿山熟悉當?shù)厍闆r,他以征戰(zhàn)和欺詐的手段鎮(zhèn)壓了這兩族而立功,被唐玄宗封為安邊守將,后來通過李林甫騙得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寵信和支持,一路晉升為范陽節(jié)度使,成為一方諸侯。
安祿山發(fā)跡之前就已娶親生子,娶妻康氏,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安慶宗,二兒子安慶緒,憑著安祿山的長相,估計也娶不了什么漂亮的女人,等安祿山成為節(jié)度使后,越發(fā)看老婆不順眼,于是就納了小妾段氏,又生了一個兒子安慶恩,唐玄宗為了防止安祿山造反,就把他老婆康氏和大兒子安慶宗接到京城做人質(zhì)。
安祿山靠著和楊貴妃極不尋常的關(guān)系,后來成為三鎮(zhèn)節(jié)度使,權(quán)利欲望極度膨脹,造反的苗頭日益顯現(xiàn),后期昏庸無能的唐玄宗竟然感覺不出來,仍然深信安祿山,給于他更大的權(quán)力和待遇,這就更加滋生了安祿山造反的欲望,終于,在不管結(jié)發(fā)妻子和長子死活的情況下悍然起兵造反,并稱帝,建立大燕政權(quán),加封自己喜歡的小妾段氏為皇后,安慶恩為太子,這就激起次子安慶緒的極大不滿,安祿山造反后,康氏和安慶總被唐玄宗給殺了。
按說康氏和安慶總死后,安慶緒就是嫡長子,可是安祿山愛屋及烏,愣是不考慮安慶緒的感受封安慶恩為太子,也不肯追封死去的康氏為皇后,安慶緒更加的不滿,安祿山攻入長安后,舉行了一場隆重的冊封大典,安慶緒在臺下憤憤不平,安祿山之所以能順利攻城略地,安慶緒功不可沒,安祿山很多的部將也對安祿山的做法感到很是不平,大部分的將士是看好安慶緒的。
眼看木已成舟,安慶緒做太子的愿望已經(jīng)落空,安慶緒就想效仿當年的李世民那樣搞一次政變,于是就和手下將士預謀,恰好丞相嚴莊也對安祿山不滿,于是二人一拍即合,達成聯(lián)盟,決定一起搞政變,嚴莊和安祿山很信任的太監(jiān)李豬兒認識,兩人私下關(guān)系也不錯,于是嚴莊就找到李豬兒把事一說,李豬兒竟然同意配合,雖然安祿山很是相信李豬兒,但是脾氣不好,動不動就拿李豬兒撒氣,因此李豬兒也對安祿山有很大的仇恨。
一切準備就緒后,安慶緒和嚴莊就帶兵埋伏在宮外,控制進出宮的各個路口,宮內(nèi)由李豬兒找機會干掉安祿山,李豬兒利用安祿山更換衣服的機會,上去一刀就把安祿山給宰了,安慶緒隨后帶兵沖進宮內(nèi),把安祿山的一干親信全部殺死,又把段氏和安慶恩也一起殺死,控制局勢后,安慶緒就大搖大擺地即位稱帝,嚴莊被封為馮翊郡王,安祿山內(nèi)訌的發(fā)生給岌岌可危的大唐王朝留下喘氣的空間,也為日后平定“安史之亂”提供了一定的契機。
公元757年二月,剛即位不久的唐肅宗聽說安祿山已死,就派仆固懷恩出使回紇,請求他們出兵討伐叛軍,同月,郭子儀攻克河東郡,叛軍將領(lǐng)崔乾佑悄悄南逃。九月,廣平王李豫收復長安,安守忠逃走,李豫派遣郭子儀在新店擊潰叛軍,追殺二十里,消滅燕軍十多萬人,嚴莊逃到洛陽后告知了安慶緒,安慶緒連夜逃到河北,后來聽說嚴莊已經(jīng)投降唐朝,叛軍將領(lǐng)的心思開始動搖起來,安慶緒知道人心已經(jīng)發(fā)生改變,也不敢過問,一路逃到相州時所剩人馬也不多了。
公元758年九月,唐肅宗派遣郭子儀等九位節(jié)度使率軍二十萬圍攻相州,安慶緒遂以將燕國帝位禪讓給給史思明為代價,來換取史思明的救援,史思明于是派李歸仁率軍前去救援,郭子儀等圍城部隊吃了敗仗,撇下相州向南撤退。次年,史思明自稱燕王,并親自率軍奔向相州,安慶緒見郭子儀退去,就關(guān)閉城門,準備回頭抵御史思明,將領(lǐng)們說:“我們這么背信棄義怎么對得起燕王,史王遠道而來,我們都應該去迎接、道歉才是?!闭?,安慶緒都沒有去見史思明。
后來史思明誘騙安慶緒出城來見,安慶緒無奈,只好照辦,來到史思明賬中看到四個弟弟都被帶到,安慶緒這才下跪叩頭拜見史思明,說:“我不能擔當重任,丟失了洛陽,長時間陷入重圍,沒想到燕王看在先父的面上率部遠道來援?!笔匪济髡f:“丟失洛陽,打仗失利都不算什么,你作為兒子殺父自立乃大逆不道,我今天要替你父親來懲罰你這個奸賊?!庇谑敲藢矐c緒連同他的四個弟弟以及幾個忠心的部將一并殺死,隨后,史思明稱帝,建大燕國。
公元761年,史思明被其長子史朝義在洛陽所殺,遂繼位稱帝,改年號顯圣。次年,唐朝軍隊開始反攻,叛軍經(jīng)過幾次內(nèi)訌后,元氣大傷,不久洛陽失守,史朝義北逃至莫州(今河北任丘一帶),后來眾叛親離,尤其是在幾個主要將領(lǐng)田承嗣、李懷仙等投降唐朝后,史朝義因孤單力寡被迫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