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記憶,
在歲月的長河中流淌再久也不會褪色!
1周前,
我們推送了
宣城北門老街開建!驚天巨變...
引發(fā)了一眾宣城人的"回憶殺",
很多人評論留下了感慨的話語。
有人懷念
有人淚崩
有人點贊
有人期待
...
這些飽含深情的留言告訴我們,
北門老街巷雖然已經(jīng)不在,
但那些曾在這里追逐、嬉戲、
生活、成長的老宣城人,
不會將她遺忘!
因為不少人在留言里提到,
想多看看老照片,
我們特地找到宣城的"文化老人"奚本金,
從他那里翻拍了不少二三十年前的老照片,
讓我們再一起重回過去看看
北門老街
木閣樓、小天窗,還有門前那棵粗壯的老梧桐,時間仿佛又穿梭回童年時代…
北門半邊街
另一邊是宛溪河。2017年10月,就在這里,工人施工時意外發(fā)現(xiàn)了一座掩埋在地下的古橋-豐樂橋?,F(xiàn)在,古橋已經(jīng)被封閉保護起來。
北門水道
20多年前,北門這條水道很清澈、很熱鬧,兩岸的民居也很多,人們來來往往靠著擺渡過河。
老澄江派出所門外
那個年代,手機還是稀罕玩意,偶爾才能見到一兩個使用手機的人。但在那沒有手機沒有網(wǎng)絡的年代,孩子們都聚在巷子里一起玩耍,左鄰右舍有事互相幫助,沒事聚在一起侃大山…生活簡單卻快樂。
北門拐彎處(澄江路口)
破舊、雜亂、衰老的畫面記錄下曾經(jīng)的這里,但一種親切和感動卻直達心底。
東頭灣
東頭灣的痕跡已經(jīng)找不到了,大拆遷、大建設,讓這里大變模樣。還記得這里有個水碼頭,前來搭船的人絡繹不絕。
西頭灣巷口
幾年前,它還是老樣子,現(xiàn)在也被建起了高樓。看見圖上的"達雅機"了嗎?它可是那時候人們短途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還記得那會,挺著腰板站在街頭,揮手大喝一聲:"大啊機!",隨即一輛"達雅機"呼嘯而至。
老人民電影院
坐落北門,前對王家巷,后抵槐樹巷-如果你要打聽人民電影院的位置,老宣城人會手指北方,這樣向你描述。但哪里還能尋到王家巷和槐樹巷!這些人們記憶中的路標不知何時已悄悄卸下,北門因為改造也早已變得面目全非。
除了老北門,
我們還找到很多宣城標志性地帶的珍貴老照片!
鳳凰橋
還記得曾經(jīng)的鳳凰橋嗎?老宣城人對它的印象就是如此,雖然它現(xiàn)在已建設成美麗的景觀橋。
府山廣場上的體育場
簡陋的體育場所,只有一個大大的跑道,但曾經(jīng)的歡樂卻離不開它。跑著、跳著、笑著,只記得那時的我們,很年輕!
老宣中后門
老宣中后門,你還有多少記憶,看著照片,又回想起來什么?如今,這里早已面目全非了。
東門大橋
好熱鬧的東門大橋,車輛行人擠在橋上,造成交通"擁堵"啦! 難以想像當時的東門會這么熱鬧。
老十字街
老十字街,曾經(jīng)的市中心,如今,隨著現(xiàn)代交通的四通八達,"老十字街"成了歷史,不變的是老宣城人對它的情感。
百貨大樓
老十字街口頭,80年代宣城最大的商場,記得家家戶戶有人結(jié)婚,都要去這里置辦物件。現(xiàn)在,這里變成了眼鏡店和蛋糕房。
豆腐巷巷口
豆腐巷,每天的早市是最熱鬧的了,大媽大爺們來買菜了,瞧,那時,大媽大爺們可是環(huán)保,買菜多是拎著菜籃子。自行車是那時主要的交通工具了。
寶城賓館停車場
木直街西頭的寶城賓館停車場,這可是宣城第一個停車場,雖然在當時看是挺大的一塊地兒,而且車也停不滿,但是現(xiàn)在去可是基本上都沒有空車位的。
東大街中段
東大街,曾經(jīng)熱鬧的商業(yè)街,在歷史的蛻變中,它一點點華麗起來,高樓林立的今天,都市的氣息撲面而來。
西門老街入口處
西門老街,你還能找到照片拍攝的地方,它在哪里?也許一切都變了,但這一瞬間卻被永遠的定格在畫面上了。
開元塔
開元塔,該塔從始建至今已長達1600余年,如今,它依然巋立在原地,只是周邊低矮的房子換成了幢幢高樓。
開元塔附近
開元塔附近曾是一片荒地,隨著城市建設的發(fā)展,附近已開發(fā)成住宅小區(qū),成為人們安居樂業(yè)的場所。
梅文鼎故居
那時候,梅文鼎故居才建成沒多久,可以看到,遠處是一座烈士塔。后來,烈士塔移到了烈士陵園,此地重修了謝朓樓。
真的很慶幸,
慶幸有人留下了這一張張老照片,
為我們定格下了舊時光的景象,
讓這些過去的足跡不至于被埋沒。
感謝這些老照片的存在,
喚醒我們過去的記憶,
期待更美好的明天。
來源:宣城日報社融媒體中心(已獲授權轉(zhuǎn)載)
文字:張玉榮 張蓉 翻拍:余慶 張玉榮
編輯:能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