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首詩,相信大家耳熟能詳??墒侵肋@首詩與宣城有關聯(lián)的人不多。
詩的作者是孟郊,唐朝著名詩人,有“詩囚”之稱,與賈島齊名,蘇軾稱“郊寒島瘦”。
幼年喪父,中年喪妻,晚年喪子,慘事都被孟郊一人碰上了。
正是這些無法排遣、無力抵抗的苦難,使得孟郊把畢生精力都傾注在詩歌之中,那是他的“避難所”,也是他的“發(fā)泄場”,驚天的磨難最終催生出一個詩歌的“囚徒”,留名千古,名垂青史。
中年之后,孟郊中了吳興鄉(xiāng)貢。他興沖沖趕赴長安參加進士考試,滿以為能由此扭轉命運。也正是在此時,孟郊遇到了25歲的考生韓愈。由于性格相似、志趣相投,都異于世俗之人,韓孟兩人很快便結為忘年之交。然而,同樣才華橫溢的兩個人,年齡小17歲的韓愈榜上有名,而中年大叔孟郊卻名落孫山。
不過,韓愈在各個場合都極力推薦孟郊,怒刷存在感,這也使得孟郊很快便聲名大震!
于是,孟郊46歲時中榜。他喜不自勝,揮毫寫下生平第一首快詩: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隨后,在從宣城出來的韓愈斡旋下,孟郊得到一個宣城郡下轄的溧陽縣尉(那個時候,江蘇溧陽等地都是宣城所轄,可見我大宣城之大),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
由于母親一人含辛茹苦將他和兩個弟弟撫養(yǎng)成人,孟郊和母親有著特別深厚的情誼。
母親來后,孟郊寫出了這首膾炙人口《游子吟》。此篇題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這是他居官宣城溧陽時的作品。
母親來后,孟郊一是陪伴母親,二是放情于山水吟詠,公務則有所廢弛,其頂頭上司以效能建設為名,扣他一半工資。韓愈嘲笑他為“酸寒溧陽尉”。
于是,韓愈以權謀友,把他調到洛陽一個實權部門,福利待遇、年終獎俱高。大大改變了孟郊的生活。
或許,宣城是孟郊的傷心地,宣城也薄于孟郊。所以,一般人不知道孟郊和宣城的關系,更不知道《游子吟》和宣城的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