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李可老中醫(yī)是21世紀中醫(yī)界的大家,醫(yī)術精湛,經驗豐富,尤擅長治療急危重癥、疑難雜癥,被稱為“中醫(yī)ICU”。對于腫瘤的治療,李老有豐富的經驗,也積累了不少療效突出的自制方。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6首李老臨床應用較多的腫瘤自制方。
【組成】白芥子(炒研)10g,木鱉子、夏枯草、生半夏、生姜、玄參、牡蠣、大貝母、海藻、生甘草各30g,“全蝎12只,蜈蚣4條”(研粉分吞)。
【主治】良性腫物,包括頸淋巴結核、甲狀腺囊腺瘤、乳腺增生、脂肪瘤等。
【方解】白芥子有宣開肺氣、化皮里膜外之痰功效;木鱉子苦微寒,有毒,為消積塊、破腫瘤要藥;夏枯草清肝散結,主治癭瘤、乳癌,兼有補益養(yǎng)血之功;生半夏為消痰核、化腫瘤要藥;消瘰丸軟堅破積,養(yǎng)陰化痰;海藻為消瘤專藥,與甘草同用,相反相激,攻堅化瘤,磨積消水;蜈蚣入絡搜剔,活血化瘀,直搗病巢,力專效宏。
【用法】加冷水1500mL,文火煮取500mL,日分2次服。
【組成】麝香2g,炮甲珠60g。
【主治】消囊腫,破栓塞,攻腫瘤。
【方解】麝香芳香濃烈,辟穢化濁,開竅醒腦,通絡活血,消腫止痛;山甲珠穿透走竄之性無所不到,凡血瘀血凝皆能開,寓補于攻,妙用無窮。二藥相合,直搗病巢,消囊腫,化瘀積,無微不至。李可用之治肺間質纖維化、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卵巢囊腫、腦瘤等,用途甚廣,故稱之為“麝甲無敵散”。若麝香緊缺,可用蘇合香丸代之,即蘇合香丸1丸配服山甲珠3g。貧窮患者可用白芷(號稱植物麝香)代價昂之麝香。
【用法】上藥研粉,分成20包(每包3.1g),隨湯劑早、晚各沖服1包。
【組成】桂枝15~30g,茯苓45g,赤芍25g,牡丹皮15g,桃仁15g,豬苓、澤瀉各15g,白術30g,肉桂、白芷各10g,炮甲珠(研粉分服)6g,益母草、丹參各30g,澤蘭15g,海藻、甘草各15~30g,“全蝎6只,蜈蚣2條”(研粉分服)。
【主治】腹腔囊腫,用于膽囊、胰腺、卵巢囊腫。
【方解】方由桂枝茯苓丸合五苓散、白芷、山甲珠加味。桂枝茯苓丸為消癥瘕積聚效方;五苓散加肉桂溫陽化濕;加益母草子宮專藥,協(xié)以丹參、澤蘭,促進宮血循環(huán)、炎性滲出物排泄及吸收;白芷號稱植物麝香,合山甲珠透達囊腫;或以海藻甘草湯代五苓散,相反相激,磨積消水,攻堅化瘤;蟲類入絡搜剔,直搗病巢,多數在半月治愈;甚者用海藻甘草代五苓散,詳見肝囊腫案(60頁)。
【用法】兩煎混勻,日分2次服。
【組成】海藻、生甘草、木鱉子、醋鱉甲、白花蛇舌草、夏枯草、蚤休、海蛤殼、黃藥子、生半夏、生姜、玄參、牡蠣各30g,大貝母15g,山慈菇、山豆根各10g,“全蝎12只,蜈蚣4條,雄黃1g”(研粉吞服)。
【主治】惡性腫瘤,尤對頭頸部、淋巴系統(tǒng)、消化道癌腫有效。
【方解】海藻為消瘤專藥,與甘草同用,相反相激,攻堅化瘤,磨積消水;木鱉子苦微寒,有毒,為消積塊、破腫瘤要藥;微信搜索行之醫(yī)話公眾號關注更多秘驗方 生半夏為消痰核、化腫瘤要藥;白花蛇舌草、山慈菇、山豆根、黃藥子皆為現代篩選的抗癌要藥;海蛤殼化痰軟堅,清熱瀉火;夏枯草清肝散結,主治癭瘤、乳癌,兼有補益養(yǎng)血之功;鱉甲為鱉甲煎丸主藥,是歷代治癥瘕痞塊要藥,與消瘰丸合用,增強養(yǎng)陰化痰、軟堅破積之功??傊?,海藻、甘草相反相激,木鱉子、生半夏、雄黃以毒攻毒,合大隊攻癌破堅、清熱解毒、化痰散結之品為君,以鱉甲、消瘰丸養(yǎng)陰扶正為臣,以活血化瘀、蟲類搜剔引入血絡為佐使,直搗病巢,力專效宏。
【用法】加冷水1500~2500mL,文火煮取450~600mL,日分3次服。
【組成】生黃芪、紅參、貫眾炭、棉子炭、煅龍牡、阿膠各30g,山茱萸120g,白芍30g,姜炭、三仙炭、棕櫚炭各10g,“三七6g,五倍子1.5g”(研粉吞服)。
【主治】宮頸癌之瘤體破裂、暴崩、出血不止。
【方解】本方由固沖湯減白術、海螵蛸、茜草,加貫眾炭、棉子炭、紅參、阿膠、姜炭、三仙炭、三七而成。生黃芪、紅參益氣攝血;參、萸、芍斂肝固脫;龍牡、棕櫚炭、五倍子固攝止血;貫眾炭為崩漏下血要藥;棉子炭溫腎補虛止崩漏,兼有抗癌作用;阿膠補血止血;四炭溫脾統(tǒng)血;三七止血化瘀而不留瘀。
【用法】開水急煎頻灌,以救危亡。血脫亡陽者合破格救心湯。
【組成】火硝30g,紫硇砂15g,雄黃3g,硼砂15g,煅礞石5g,沉香5g,柿霜粉30g,冰片1.5g,兒茶15g。
【主治】食管癌之食管梗阻。
【方解】紫硇砂腐蝕瘤體,號稱腫瘤克星;火硝散結消腫;雄黃以毒攻毒,解毒消腫;硼砂消熱消腫;礞石消痰下氣;沉香降逆納氣;柿霜潤燥化痰。諸藥相合,共奏腐蝕瘤體、降氣消痰之功。
【用法】上藥研粉過100目篩,每次1g,蜜汁調服,緩緩含化,半小時許1次,夜間停藥。
驗案舉例
肺癌 范某,男,47歲,山西太原人。07年8月17日來靈石求診:1個月前體檢發(fā)現:右肺上葉占位性病變,大小為4.3X4.5cm,伴縱膈淋巴結腫大??却?,食少腹脹,舌胖大,齒痕,脈沉弱。處方:麻黃5g,制附片45g,遼細辛(后下)45g,生半夏45g,白芥子(炒研)10g,油桂(后下)10g,高麗參(沖)15g,熟地30g,鹿角霜45g,姜炭30g,兩頭尖45g,漂海藻50g,炙草50g,止痙散6~3g,生南星30g,生姜45g。加水2500ml,文火煮取200ml,日分3次服。45劑。
二診:已服藥45劑后,咳減,食納佳,腹脹消。處方:守方,止痙散改沖服,附子用量至90g,45劑。
三診告知處方:守方,加生山萸肉90g,木鱉子30g,夏枯草120g,元參45g,高麗參(另燉),加水6000ml,入參汁,日分3次服。30劑。
四診:微信搜索行之醫(yī)話公眾號關注更多秘驗方 病情穩(wěn)定,面有華色,食納可,上脘脹,脈象和緩從容,唯胸痛時作。入冬,救太陰保少陰。處方①生附子30g,白術45g,干姜45g,高麗參30g(另燉),生半夏45g,生南星30g,茯苓45g,油桂15g(后下),炙草60g,瓜蔞45g,薤白30g,丹參120g,檀、降、沉香各10g,砂仁米30g,烏梅30g,山萸肉90g,三石各30g,生姜45g,黑小豆45g,加水2500ml,白酒300m1,浸泡40分鐘,文火煮取300ml,入參汁,日分3次服。每旬7劑,服至立春。②固本散加守宮、川尖貝、露蜂房各100g,制粉,3g/次,日3次。
08年2月2日五診:平穩(wěn)向愈。服藥期間,前胸后背痛癢難忍,出許多紅色斑疹,此為病邪出表,守方加減。去瓜蔞薤白白酒湯,改生附子45g,加漂海藻45g,兩頭尖45g,大貝20g,散劑加固本散。
08年3月8日六診:服藥87劑,已開始工作,六脈和緩從容。處方:生附子45g(破),白術90g,干姜90g,高麗參15g(沖),生半夏45g,生南星30g,茯苓45g,油桂10g(后),炙草90g,丹參120g,檀降、沉香各10g,砂仁米10g,生山萸肉90g,漂海藻60g,大貝120g,兩頭尖45g,生姜45g,煮法同前。每旬7劑,28劑。
08年4月28日七診CT檢查,肺部病灶比前縮小。處方:守方加止痙散3g(沖服)。
08年5月29日八診:守方。服后咳嗽減輕,大便頻,日4至7次,胸痛背痛時作。
08年7月25日九診:穩(wěn)步好轉,伏邪有外透之機。處方①麻黃10g,制附片45g,遼細辛45g,高麗參另煎、腎四味各30g,生姜45g,蔥白4寸,每旬3劑,9劑。②野丹參120g,瓜蔞45g,薤白30g,檀降、沉砂各(后7分下),生半夏45g,生南星30g,高麗參另),干姜45g,炒蘇子30g,萊菔子30g(生、炒各半),白芥子10g(炒研),遼細辛45g,生附子45g,炙草60g,竹瀝4支,生姜45g,每旬7劑,21劑。服后,咳有痰,偶有粉紅色痰,惡心欲嘔。以下從略。
按:本案九診,服麻附細湯、陽和湯加味,咳嗽減輕,胸痛背痛時作,大便頻,日4至7次。證屬伏邪有外透之機。故以四逆湯、麻附細湯扶正透邪;姜夏細、生南星化痰消積。
直腸癌案 樊某,男,71歲,山西大同人。2003年10月發(fā)現患高血壓,房顫,膽結石,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白細胞4.32萬,淋巴細胞0.85,體檢發(fā)現雙腎大小不一,脾臟偏大。2006年12月發(fā)現患肛管高中分化癌,大小2cmX2cm,腸息肉2個,大小1cmX1cm。2006年12月上旬來靈石求診。因癥見便血不止,舌尖紅無苔。處方:赤石脂30g,烏梅30g,川椒10g,黃連10g,炮姜30g,遼細辛45g,黃柏炭15g,紅參(另燉)30g,五靈脂30g,制附片45g,炙草30g,紫油桂(后下)10g,加水3000ml,文火煮2小時。煎2次取濃汁300ml,入參汁,日分3次服。每日1劑。5劑血止,排出許多黑血塊,乙木能升則血不下行。07年1月16日二診:守方中烏梅增至45g,加漂海藻30g。07年3月31日三診:守方,制附片增至90g,加當歸50g。07年8月11日四診:已服烏梅丸變方170劑,便血已止月余。漸生薄白苔,眠食俱佳。近3月右下肢麻痛難以邁步,咳1月許,痰鳴漉漉。寒伏厥陰,漸現太陽表癥、表脈,此為正氣來復,寒邪由里出表,因勢利導,托之。處方:生北芪250g,麻黃10g,制附片90g,遼細辛(后5分下)45g,干姜(生、炮各半)70g,高麗參(沖)15g,川烏30g,櫓豆30g,防風30g,生半夏45g,生南星30g,止痙散3~6g(沖),漂海藻45g,生姜45g,蜂蜜150ml,大棗20枚,黑木耳45g,加水6000ml,文火煮取600ml,日分3次服。10劑。服后,睡中汗出浸透厚褥,咳喘減輕。11月7日經西醫(yī)檢查腫物大小為4X4cm,白細胞數由4.32萬減至3.2萬。12月下旬,因疼痛難忍,去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檢查,白細胞降至2.3萬。以下從略……08年5月18日八診:已服藥350劑,脫象得退,六脈沉細而穩(wěn)。肛腫出血,不斷排出脫落瘤體,純陰大癥有轉陽之佳兆。處方①炙甘草60g,干姜90g,制附片150g,公英120g,蚤休30g,木鱉子30g,生芪60g,高麗參30g,姜炭10g,三仙炭10g,赤石脂45g,油桂(后)10g,生山萸肉90g,每旬7劑,21劑。②雄精100g,白礬(研,后入)100g,苦參、木鱉子、甘草各100g,乳香、沒藥各50g,黃柏100g,煮水,外洗坐浴。以下內容從略(48頁)
按:本案主證,下痢膿血。一診以烏梅丸、赤石脂、油桂止痢止血治其標;四診以麻附細、四逆湯溫陽透邪治其本;海藻甘草湯、生半夏、生南星滌痰化瘤;八診陰證轉陽,暫加木鱉子、蚤休、公英清熱解毒。
肝癌案 韓某,男,15歲,河南襥陽縣人。治療時間:從07年3月14日至07年7月29日。北京301醫(yī)院診為:肝內多發(fā)占位,肝癌。肝內膽管擴張,腹水,乙型肝炎,原發(fā)性肝癌,已無手術介人射頻治療指征。06年12月發(fā)病,陽黃,納差,厭油膩,腹脹甚。后多方求得李可為一濮陽肝癌晚期患者治療處方,照方服藥14劑,其家人言有好轉,其方如下:麻黃5g,附子100g,遼細辛(后下)45g,吳茱萸45g,曬參30g,五靈脂30g,漂海藻45g,生甘草45g,生牡蠣30g,元參90g,大貝120g,生半夏60g,清全蝎12只,大蜈蚣12條,云苓45g,山萸肉60g,紫油桂10g,鮮生姜75g,大棗30枚。07年3月14日,初診:一身及目皆黃,色鮮明,精神可,舌紫而潤。肚大青筋,高出胸際,雙脅青筋縷縷怒張,觸診三脘堅硬如石,肝區(qū)有振水音,問知食納尚好。小便深黃,大便調,睡眠可。切脈弦細而急無根。07年3月28日二診:一身及目皆黃,色鮮明,精神可,腹脹略松,肝區(qū)振水音消失。舌淡紅齒痕,舌尖赤,苔薄白。脈弦細較前略有力,重取甚弱,小便深黃,大便溏,日夜5~6次。處方:麻黃5g,制附片90g,白術90g,干姜90g,黨參90g,紫油桂10g(后15分下),高麗參30g(另燉),炙甘草60g,漂海藻45g,生甘草45g,云苓45g,五靈脂30g,茵陳45g,遼細辛(后15分下)45g,牡蠣30g,元參60g,大貝90g,大蜈蚣12條,清全蝎12只,山萸肉60g,生姜75g,大棗30枚,加水3000ml,文火煮2小時,取500ml,入參汁,日分3次服。10劑。07年4月13日三診:面黃色灰暗如蒙塵,白睛黃暗,神疲思臥,舌淡潤。食納差,二便調,肢冷如冰,脈微細按之如無,一線微陽戕伐殆盡!急以四逆法挽之,顧護先后二天,冀生于萬一。處方:制附子100g(日加10g至150g為度),干姜90g,炙甘草120g,紅參30g(另燉),油桂10g(后10分下),黨參90g,白術90。云苓45g,生姜45g,大棗30枚,加水3000ml,文火煮2小時,取500ml,入參汁,日分3次服。至07年5月8日,精神食納日漸好轉,近日白天已不思睡,整天同伙伴玩耍而不覺累。07年5月8日,再做西醫(yī)檢查:肝功能有所恢復,仍腹水。囑其來面診,以調整處方,直到5月18日未知音訊。07年5月21日四診:一身及目皆黃,左白睛瘀血,精神食納均可,二便調,大便日2~3次。腹較前脹大,但較前變軟,臍上二指以下變軟,足跗浮腫,舌淡紅潤、齒痕,苔薄白根黃膩,脈細而急、重取無力,尺沉弱,脈搏103次/分鐘。其5月8日檢查肝功能谷丙轉氨酶由106降至96。處方:麻黃10g,制附片150g(日加10g至200g),白術90g,干姜90g,黨參90g,紫油桂10g(后15分下),紅參30g(另燉),炙甘草120g,漂海藻45g,生甘草45g,云苓45g,五靈脂30g,茵陳90g,遼細辛45g(后15分下),大蜈蚣12條,清全蝎12只,山萸肉60g,豬苓30g,澤瀉30g,桂枝25g,生姜75g,大棗30枚,日1劑。07年5月27日其父電告:服藥當日,小便多,2日后腳腫脹消,服至今日,腹部略減,雙脅有凹陷,大便日2次,不溏,食納精神均可,言面有瘦感,此水消之故也。07年7月5日其父再電告:患者渾身黃色已退盡,形容已正常,腹水消盡,腹部變軟,青筋消失,唯上脘略有硬脹,食納大增,二便調。前半月左右曾做螺旋CT檢查:肝部光滑。查肝功能降至接近正常值。07年7月29日,患者面色紅潤,鞏膜已無黃染,黃疸退盡,已無病容,明顯變胖,與前判若兩人。腹水消失,腹部平軟,與常人無異,且能騎自行車載奶奶去趕集(161頁)。
按:本案四診,一身及目皆黃,腹水,足附浮腫。以附桂理中湯救兩本,麻附細湯開表透邪;參靈散啟脾進食,茵陳五苓散利水退黃;海藻甘草湯化痰消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