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里上一次去香港,還是在 2015 年暑假,那時提前結束了在深圳短暫的實習,利用回家前的一段時間,擇一日,暴走于香港。那便是我第一次觸摸香港,感受它的美,后來的余韻讓我久久難忘。
2016 年 4 月 1 日的一個午后,愚人節(jié)的段子在網絡里此起彼伏,無意的跟朋友聊著即將到來的 5·1 假期計劃。那時她恰好有深圳出行的想法,我便提議她來深圳并直落香港,而恰好我也尋找著機會想再去香港,最終便一拍而合,相互成伴。就這樣,愚人節(jié)給了自己一份并不愚人的禮物,行程也就出了。
考慮到朋友是第一次來香港,并且為了避免五月一號可能到來的人流高峰,也就選擇四月的最后一天前往。原本擔心廣深接連十幾天的風雨會影響到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殊不知臨近的那幾天深圳逐漸放晴,真是意料之外的驚喜。
哪里有「彩虹」告訴我
時間比較倉促,要想在香港待上一整天,索性就選擇住在口岸附近,出發(fā)的那天起得也早。事實上不到早上 8 點,我倆人就已經進入到了香港境內。
可能是時間尚早,能看到拖著行李箱前往香港采購的大陸人并不多。倘若再遲一點,開往紅磡的港鐵那可是滿滿一車子人。
這個時代,手機成為了人們在交通工具上消磨時間的工具,傳統(tǒng)紙質媒介的受眾已經少之又少。丟了手機,就好似丟了魂,我屬于這一類。
區(qū)域跨度大,歷經 1 個小時的車程,來到一個站點,名曰「彩虹」,它是我這次來港的其中一個目的。經常玩 Instagram 和 LOFTER 的小伙伴,可能對這附近比較熟悉。第一次來,誤打誤撞,在恰到好處的轉角遇見。
位于一所小學旁,地上停車場的頂層,兩三個籃球場被兩座擁有著五顏六色墻體的住宅樓半包圍著。色彩是這里的主旋律,美得好似童年小人書中的景象。
上午九時,早起居民正在用晨練喚醒沉睡的身體,開啟一天的美好生活。
早上這里可以是大伯阿媽的晨練場,下午能夠成為孩子們的嬉戲樂園,一陣清風徐來,心想生活在這附近的人兒可真愜意。在商業(yè)化如此濃厚、生活節(jié)奏如此之快的香港,這種地方應該不多見。
請不要在深水埗賣旗
彩虹過后,一次換乘,來到深水埗,一個體現(xiàn)著香港市井文化的地方。自第一次之后,我便念想著到香港普通人的生活區(qū)域去走走。
放眼望去,是密密麻麻、一棟挨著一棟的居民樓,歲月歷史在樓的外表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跡。而樓下,簡易避雨棚搭起的一間間攤檔聚集在一塊兒,形成幾條長長的街市,擁擠的人群中時有駐足觀望時有討價還價。
樸實平淡是我對深水埗的印象,這也是我所向往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壓力不大,樂趣不少。
旺角東站請向西
旺角東站下車,向西為彌敦道,聯(lián)通旺角、倫敦、尖沙咀,直達維多利亞港北岸。
與深水埗不同,繁華和商業(yè)是這一片的代名詞。各色醒目的招牌,賦予了這座城市幾分獨特的味道,琳瑯滿目得有些許眼花繚亂。
人們游走于交錯縱橫的街道,是慕名而來的觀光客,是早有目標的采購者,亦或是習以為常的本港人,忙碌得不亦樂乎。
香港的出租車,復古懷舊,歷經風風雨雨,不乏年代感,構成了我對香港的若干個城市印象之一。
穿街過巷,走走停停,經過無數(shù)次的擦肩,總會到達路的盡頭。
維多利亞港,時有觀光渡輪往返兩岸,時有工業(yè)輪船緩緩而過。人群熙熙攘攘,都嘗試著用眼睛、用相機記錄眼前的景象,留住那一刻,分享那一時。
這兩次來香港,天氣都不算好,對岸的建筑被霧氣籠罩著,呈現(xiàn)出白茫茫的一片,多少還是有點可惜。
太平山上 不見不散
從維多利亞港北岸到南岸,我們選擇坐天星小輪前往,單程票價也就三兩元港幣,比地鐵要實惠不少。
到了對岸,就在碼頭不遠處的站臺坐上直達天平山山頂?shù)碾p層巴士,在臨近傍晚時分,盼著能否一睹山下燈火璀璨的世界。
一路而上,巴士繞狹長的盤山公路曲折行駛。
正如我在前面所說的,天公不作美,即便來到山頂?shù)诙叩挠^景臺,放眼望去山下依舊能見度偏低。那會兒樓頂風力大氣溫偏低,借著 7-11 的幾碗咖喱魚蛋暖暖身子后,便以同樣的方式下山。
中環(huán) 越夜越精彩
從太平山下來,已是香港夜的開始。鬧市區(qū)的夜,格外熱鬧,格外誘人。白天琳瑯滿目的各式廣告牌,入夜之后便色彩斑斕,它們?yōu)檫@座城市增添了不少的魅力。
一輛輛出租車開始忙碌起來,疾馳于大街小巷;人們暫別白天的束縛,迎接夜晚的隨性。不一會兒,來到了「皇后大道」。時間尚早,坐落在蘭桂坊的一間間酒吧,已是座無虛席。
位于皇后大道上的「翠華餐廳」分店,奶油豬仔包算是這里的招牌,其外似蛋殼薄脆,內里卻綿軟如絲,一脆一軟加上濃郁香甜的奶油,搭配起來口味蠻不錯。
打量著時間,初體驗了一番香港的出租車,返回碼頭。
來之前沒仔細了解香港那幾家 Apple 直營店的地址,沒想到中環(huán) IFC 店就在碼頭附近,站在對面的的人行天橋就便看到商店的輪廓和內飾。
天橋上,絡繹不絕的人群,和彈著吉他的外國朋友。生活,是應該朝著目標繼續(xù)前行,還是駐足品味沿途的風景?
把尖沙咀寫進音樂中 讓廟街留在味蕾里
回到尖沙咀,天下起了小雨,但這并不影響到此時此刻的城市歌者,對他們來說,享受這一過程或許才是最渴望的。
碼頭附近有一家「誠品書店」,姑娘在這里面淘到了心水已久的專輯。
路還在前,最后一站是「廟街」,如深水埗那番景象,一間間簡直雨棚搭起的攤檔,密密麻麻組成了長長的街市。借著熱鬧的環(huán)境氣氛,一攤攤大排檔在暫別白天后開門營業(yè),滿滿而坐的食客,享受著香港最后的夜。
一天下來,走走停停,確實還挺累。掂量著時間,已是晚上 10 點,是時候暫別這座城市了。
兩次香港之行,我依舊向往這座都市,喜歡這座城市的與眾不同,不僅僅是因為它是都市繁華的代表,更是這座城市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已經非常深遠。中西文化之下,當?shù)氐娜宋?、建筑、生活方式等等,產生了微妙的改變,地域差異和文化差異逐漸被放大,隨著時間的積累和歲月的洗禮,屬于這座城市的氣質,便逐漸凸顯出來,那么它必然時特別的,必然是與眾不同的。
Photo by SONY ILCE-6000 E 50mm F1.8 OSS & iPhone 6s
Processed with VSCO
-END-
搜索
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