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徐敏水的博客
一滴水可以折射世界,一朵花可以裝點人生。小故事中往往蘊含著大道理,從細微處著眼,有時也可以挖掘深刻的大主題。所謂“小中見大式”就是以小的題材、小的材料來反映社會生活中的深刻思想或重大選題。
采用小中見大的方式寫記敘文,可以有效地避免初中生因認知程度不深、知識儲備不足而造成的對主題的理解偏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文章所選的小材料一定要與大主題相匹配,還要具備一定的典型性,在敘述完材料的內(nèi)容后還應(yīng)適當(dāng)?shù)攸c出主題,以便于中心思想的升華。
人生是自助餐
一考生
閑暇時,總愛與朋友們?nèi)コ宰灾?只為那種自由的感覺和熱鬧的氛圍。通常我們 會邊吃邊侃,有時心血來潮,天馬行空亂說一通,有時突發(fā)感慨,抒發(fā)一下對漫漫人生路的各種想法……
時逢周末, 閑來無事, 我們便相邀去吃自助餐, 熟門熟路, 選好吃的, 坐在位子上, 照舊相互調(diào)侃。
這時,一個姐妹忽然問道:“人生是什么?”(借助朋友的發(fā)問引出眾人對人生問題的探討,不拖泥帶水,快速切題。)大家沉默了一會, 小如沉吟道:“人生是單行道, 沒有回頭路。 ”小姣調(diào)皮一笑:“人生是火, 轟轟烈烈才對味兒。 ” 小華推了推眼鏡,故作深沉:“人生如戲,一切繁華如過眼云煙?!保ㄈ慌笥?,三種性格,三種態(tài)度,作者牢牢抓住了各個人物的不同特征,對其進行多樣化描寫,這樣做,往往會使文章內(nèi)容更加豐富、飽滿。)恍然間我不知如 何應(yīng)對,突然看到鄰桌的母子,靈光一閃,脫口而出:“人生是自助餐?!?/p>
看著朋友們疑惑的眼神,我指了指旁邊。
一個阿姨拿著桌上僅剩的肉串軟言細語地哄身邊的男孩吃。男孩不肯吃,還說:“媽媽, 你幫我吃掉就不算浪費了。 ”阿姨彎下腰, 直視著孩子, 語重心長地講:“自 己拿東西前要先想好能吃多少, 現(xiàn)在我可以幫你, 以后我不在你身邊呢?”孩子臉一扭:“到時候再說,反正現(xiàn)在我就是不吃。”
性子最急的小姣走過去,說道:“阿姨,小孩子嘛,吃不了在所難免。我?guī)退砸部梢园?”(人物對話對情節(jié)發(fā)展起到了合理的推動作用。)阿姨擺擺手,繼續(xù)哄男孩吃。
看著小姣一臉的不解,我問:“阿姨,您為什么 非要他吃下去呢?”她轉(zhuǎn)過身來,看了看我們,認真地說:“其實人生也像這自助餐 一樣。餐廳里的東西可以任你挑選,人生道路也可以任你 >選擇;拿東西前要考慮自己 實際能吃多少,選擇人生道路時也要知曉自己的能力,自己能走什么樣的路;吃得太多 會消化不良,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路會寸步難行。我只是想讓他明白,做任何事情前, 要先看看自己的能力,要量力而行。”(通過阿姨的回答,巧妙地將自助餐與人生掛鉤,再次點題,并對題目進行詳細闡釋。)
聽了阿姨的話,我們陷入了沉思。突然,小華開口了:“這次調(diào)侃大會,小脆勝 出?!蔽倚π?“勝出的,是那位阿姨吧!”大家點頭附和?!昂?就讓我們對自己 的人生負責(zé),消滅剩下的食物吧!”
自助餐雖然結(jié)束了,但那位阿姨的話卻久久回蕩在心頭。人生是自助餐,面對一道 道極具誘惑的美食,我們一定要慎重選擇,而且一定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zé)。(文末抒發(fā)議論,不再就事論事,而是對文章主旨進行提煉和升華,頗具哲思。)
點評:“人生是自助餐”,這是一個頗為有趣且新穎的觀點,作者選擇在題目中表明這一觀點,無疑會令讀者眼前一亮,并激發(fā)其閱讀欲望,繼而設(shè)疑——為什么要說人生是自助餐呢?有了對題目的種種疑問和猜測,讀者就會帶著濃厚的興趣閱讀全文。隨著情節(jié)的逐步展開,作者巧妙借助人物對話等方式,在后文中為讀者答疑解惑,極有條理地揭示文章主旨,明確中心思想,并提出在生活中我們應(yīng)該認清自己,謹慎選擇人生道路,對自己負責(zé)這一看法。由于本文情節(jié)設(shè)置流暢,所以在文章主旨一步步水落石出時,并不會顯得刻意、生澀,反而使人豁然開朗。這種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為切入點,小中見大、層層推進的行文方式,著實令人叫絕。
爬墻虎的生存哲學(xué)
一考生
入秋的時候,樓下那棵樹倒了。粗壯的樹干臥在地上,拔起的根還帶著泥巴和瀝青。過了兩天我再去看的時候,它便不在了,只留下地面一道觸目驚心的疤,無聲地訴說著曾經(jīng)發(fā)生的一切。
鄰居說,那棵樹太剛烈,不懂得生存的哲學(xué),注定不會長久。(作者開篇不談爬山虎,而以倒下的大樹為切入點,欲以樹的剛烈與爬山虎的柔弱進行對比,進而闡釋兩種截然不同的植物生存哲學(xué)。)我只是點頭,心里卻不明白他說的話?;ú輼淠颈緹o思想,怎還會有哲學(xué)不哲學(xué)的?
沒過幾天,便見鄰居在原來種著樹的角落搗鼓。我好奇地探頭去看,以為是新的樹苗,卻見到了幾枝羸弱不堪的植物,帶著細細的芽、軟趴趴的蔓枝。(“羸弱不堪”“軟趴趴”等詞語均表明了作者對于爬山虎的初步印象不佳,為后文中產(chǎn)生的心理轉(zhuǎn)變作鋪墊。)鄰居說,那是爬墻虎。我跟他打趣,這東西也有所謂哲學(xué)么?他沒說話,只道他最喜歡的就是爬墻虎。(“我”向鄰居詢問爬墻虎是否也有生存哲學(xué),卻沒有得到答復(fù)。實際上,這正是作者在文章中設(shè)下的一處命題,在接下來的行文中,作者將帶領(lǐng)我們一起尋找問題的答案。反之,如果早早揭示主旨,文章讀來就少了許多趣味。)我望著那軟趴趴的蔓枝,沒有答話。
幾個星期后,我再想起樓下那角落的時候,那爬墻虎已經(jīng)抽枝了,攀著墻往上長。我伸手摸摸那枝條,柔柔的沒有一絲剛勁,心下一片不解。鄰居說最喜歡它,但這沒點風(fēng)骨的軟弱家伙,哪里比得上那英挺剛勁的大樹,又哪里值得喜歡?
后來,來了一場雨。本來入秋不應(yīng)有大雨,但廣州這濕潤的氣候,哪怕是秋冬,老天也從不吝惜雨水。于是那日我便看著雨嘩嘩地落下來,風(fēng)大得我連窗戶都不敢開。(狂風(fēng)暴雨來勢洶洶,連“我”都有所畏懼,何況羸弱的爬墻虎呢?天氣的惡劣更加深刻地突出了后文中爬墻虎難得的“品質(zhì)”。)但在大雨中,我卻不知為何,有了閑心想起那爬墻虎:以它那樣的軟弱性子,能禁得住這大風(fēng)大雨嗎?可惜白色的雨幕擋住了我的視線,從窗戶望出去,完全找不著那綠色的蹤影。(白色的雨幕為爬墻虎的結(jié)局增添了不確定性,一處小小的懸念卻也牽動人心。)
雨過了,我往樓下走,想著它大概死了。出乎意料,它卻好好地在哪里,仿佛剛剛的大雨全然無關(guān)痛癢,甚至更發(fā)新姿,精神抖擻。
我有些驚訝,伸手去扯那附在墻上的蔓枝,卻發(fā)覺它居然牢牢抓著墻,任我怎么用勁,也紋絲不動。這時,鄰居上前制止了我,跟我說,這便是它的生存哲學(xué):剛?cè)岵#ㄗ髡呓柚従又诮沂玖伺缐⑸娴恼嬷B,同時也回答了文章第三段中提出的問題,如此巧妙的補充,使得全文融會貫通,結(jié)構(gòu)嚴謹。)
爬墻虎在生命的最初階段,為了生存,必須讓自己變得柔軟,才能不留縫隙地附到墻上。扎根以后,它便要變得剛勁,牢牢地抓著墻壁,才能抵御風(fēng)雨,生存下來。(進一步解釋說明爬墻虎的剛?cè)岵?,闡釋有條不紊,絲絲入扣。)
爬墻需柔,也需剛,只有剛?cè)岵攀桥缐χ盎ⅰ?,墻上的王。(作者在此處絲毫不吝惜對爬墻虎的贊美之詞,這與初遇時的不屑形成了鮮明對比,先抑后揚,令人信服。)因著這樣的生存哲學(xué),爬墻虎遠遠比人們想象的更有生命力,一枝一葉都透著蓬勃的朝氣。
如今春日方臨,天氣暖暖濕濕的,樓下已是一片旺盛的綠意。
以后每次經(jīng)過,我都忍不住停步望兩眼。盡管那里已經(jīng)沒有剛勁美麗的大樹,卻有更令人驚嘆的生命,繁盛得讓我無法忽視。
現(xiàn)在我常望著那一片青翠,紓緩一天下來緊張的心情。然后便覺得,無論怎樣的環(huán)境,和風(fēng)春日抑或狂風(fēng)暴雨,我都能從容面對了。我想,爬墻虎的生存哲學(xué),對于我們,大概也是適用的。(在已然闡明文意后,作者僅用簡單一句話便將爬墻虎的生存哲學(xué)與社會生活相掛鉤,然后便悠然停筆,不再多加議論,有效避免了重復(fù)說理的枯燥,不僅符合全文風(fēng)格,且意味深遠,留有余味。)
點評:在本文中,作者將寫作視角對準了一種人們?nèi)粘I钪惺殖R姷闹参铩缐ⅲ⑼ㄟ^巧妙的情節(jié)設(shè)置,以觀察者的角度,表現(xiàn)出了爬墻虎值得稱道的生存哲學(xué)——剛?cè)岵???梢哉f,作者從小小的一株爬墻虎中得到了人生的啟迪,可見平凡之處也有智慧,生活之中也含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