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語:“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币馑际钦f人在權(quán)勢、機(jī)會處處不如別人或受人限制的時候,不能不低頭退讓。年輕人要想有所成就,不妨將此當(dāng)做磨煉自己的機(jī)會,借此休養(yǎng)生息,以圖將來東山再起,而絕不可一味地消極乃至沉淪下去;只有那些經(jīng)不起困難和挫折的人,才將一時的逆境看做是事業(yè)的盡頭、人生的灰暗角落,不愿想辦法克服眼前的困難,只是一味地怨天尤人、聽天由命。
我們從小在學(xué)校所接受的教育是“永不低頭”、“永不言敗”,否則你就是懦夫。其實,當(dāng)一個人處于困境時,該低頭就低頭,并把此當(dāng)成一種人生智慧。
曾經(jīng)有人這樣問蘇格拉底:“據(jù)說你是天底下最有學(xué)問的人,那么我想請教一個問題:請你告訴我,天與地之間的高度到底是多少?”
蘇格拉底看了看這個人,微笑著答道:“三尺!”
“胡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四五尺高,天與地之間的高度只有三尺,那人還不把天地戳出許多窟窿?”
蘇格拉底仍微笑著說:“所以,凡是高度越過三尺的人,要能夠長久立足于天地之間,就要懂得低頭呀!”
我們可以從蘇格拉底的回答中體會到人生真諦:人應(yīng)該懂得低頭。民間有句非常貼切的諺語:“低頭的是稻穗,昂頭的是稗子。”越成熟飽滿的稻穗,頭垂得越低;只有那些果實空空如也的稗子,才會隨風(fēng)招搖,始終把頭抬得老高。所以,該低頭時就低頭,這才是大智慧。
有“美國人之父”之稱的富蘭克林,他在年輕時曾拜訪過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當(dāng)時的他年輕氣盛,挺胸抬頭邁著大步,一進(jìn)門,他的頭就狠狠地撞在門框上,疼得他一邊不住地用手揉搓,一邊看著比他的身子矮去一大截的門。這時,出來迎接他的前輩看到他這副樣子,笑笑說:“很痛吧!可是,這將是你今天訪問我的最大收獲。一個人要想平安地活在世上,就必須時刻記?。涸摰皖^時就低頭。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富蘭克林把這次拜訪的教導(dǎo)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獲,并把它列為一生的生活準(zhǔn)則之一。富蘭克林從這一準(zhǔn)則中受益終生,經(jīng)過自己的一番努力,他功勛卓越,成為一代偉人,他在他的一次談話中說:“這一啟發(fā)幫了我的大忙?!?div style="height:15px;">
人生長路漫漫,有時退一步是為了跨越千重山,低低頭是為了今后成為擎天柱;不屈就難伸,不虛懷若谷就難以傲視群雄。
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歷經(jīng)千門萬坎,敞開的大門并不完全適合我們的軀體,有時甚至還有人為的障礙,我們可能要不停地碰壁,或是伏地而行。若一味地不顧一切前行,到最后只有被拒之門外的份兒,而且還會被撞得頭破血流。懂得該低頭就低頭,巧妙地穿過人生的荊棘。“該低頭時就低頭”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與現(xiàn)實環(huán)境有和諧的關(guān)系,把二者的摩擦降至最低,既是為了保存自己的能量,走好更長遠(yuǎn)的路,也是為了把不利的環(huán)境轉(zhuǎn)化成對你有利的力量。“該低頭時就低頭”是一種立身的修養(yǎng),也是一種處世的智慧。
由此看來,暫時的讓步,往往是贏取對手的資助、最后不斷走向強盛、伸展勢力再反過來使對手屈服的一條有用的妙計。人在屋檐下,要懂得適時地低頭,這是一種高明的生存智慧。
文/周軍
感悟:處世之道,在于把握分寸。害宜避,而有不能避之害;利可趨,而有不能趨之利。凡事不可不求,而又不可強求?!笆掠袡C(jī)緣,不先不后,剛剛湊巧;命若蹭蹬,走來走去,步步踏空?!苯蝗艘獣R人,“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肯規(guī)予者,必肯助予,宜傾心聽之”。善處身者,必善處世;善處世者,必嚴(yán)修身?!叭私t良,因香而香;人近邪友,因臭而臭?!比松谑?,難免有吃虧、受氣或者遭遇其他不順心事兒的時候......每一次被人家算計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捫心自問,不由得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恨自己沒用。而事實上,你的良材美質(zhì)并不比任何其他人差,你只是不知道如何使用跟別人打交道的技巧而已!……文/單眼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