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 每日7點,文化早餐
博文 | 通識 | 知古 | 鑒今 | 有品有趣
文:澤澤老媽(讀史專欄作者)
前段時間電視劇《都很好》熱播,倪大紅扮演的“作爹”范大強,幾乎是引起了“人神共憤”。
其實,歷史上也有很多個“作”到極致的爹娘,還有很多個愚孝的兒女跟著賠上自己一輩子的幸福,甚至搭上性命。
01
三皇五帝中舜帝的爹瞽瞍大概就是歷史上記載的第一個“作”爹了。
舜十多歲就失去了親娘,瞎了一雙眼的爹又娶了一個妻子,后來生了一個兒子叫象。
老爹糊涂,后娘兇狠,弟弟也異常頑劣,想也想的出舜在這個家里受了多大的委屈。后娘總是慫恿瞽瞍打他,每次打起來就不分輕重。用細棍打的時候,舜就站著不動,任由棍棒抽在身上,用粗棒打的時候,舜怕被打死,就逃開了。
當時的帝堯正在選接班人,聽說了他孝順的名聲,就把兩個閨女娥皇女英都嫁給了他,又送去很多嫁妝。舜為了好好照顧父親,把家安在離父親不遠的地方。
看到舜一下子啥都有了,父親、后娘、弟弟妒火中燒,眼立馬就紅了,三個人就開始謀劃怎么殺了他,因為舜死后,美貌的妻子、貴重器物理所當然的都歸象繼承。
第一次謀殺是借著修谷倉的名義,把舜騙到谷倉頂上,然后抽梯放火想燒死舜,舜借著兩只斗笠做“翅膀”,從谷倉上跳下來,立馬消失在父親眼前。
放火不成那就活埋,瞽瞍就又找了一個借口,召舜過來疏通水井,等舜下到井底,就開始往井里填土,舜又逃了出來……就這樣,三番五次的折騰,雖然最終沒能殺死舜,但也讓舜的日子雞飛狗跳。
舜不愧為五帝之一,骨肉至親這樣如此殘忍的對待他,他仍舊不計前嫌,沒有一絲怨言,這是常人無法做到的,雖然孝順,但也明白父親的心,召之即來,但來了之后,總是小心翼翼,給自己留一條退路,方才有了儒家孝子的典范。
02
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又出了一個著名的大孝子,就是孔子的弟子曾參。
儒家提倡孝,孔子講“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后代誤解并流行于世的愚忠愚孝的口號是:“君叫臣死,臣不死,臣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子為不孝?!?div style="height:15px;">
其實,孔子是不主張愚孝的,這從他教育曾參的故事中能看的出來。
一天,曾參在地里鋤草,一個不小心就鋤壞了一棵莊稼苗,他的父親曾皙拿起棍子就打,曾參不逃也不躲,任由父親打罵,一直到昏倒在地。
過了好長時間,曾參才慢悠悠的醒過來。醒來以后的第一句話,就是問曾皙:“您剛才教育我,沒累壞吧?”回到自己屋里,故意大聲地撫琴唱歌,表示自己挨打沒事,讓父親放心。
曾參覺得自己做的還不錯,老師一直提倡孝道,一定會夸獎他。就高高興興地去拜見老師,誰知孔子連大門也不讓他進。
曾參一頭霧水,不知道哪里得罪了老師,就叫人去問原因。
孔子說,昔日虞舜至孝,被打的時候,還知道逃跑,這樣既能成全孝道,又避免父親犯下殺子的罪名,現(xiàn)在你的父親用大棒打你,萬一被打死了,你就是陷父親與不義,乃是大大的不孝。
曾參這才明白這種無原則的順從只是變相的把父母陷入不仁不義之中,這不是孝,是愚蠢。
03
一個人對長輩孝順無疑是其美德,但無原則的孝,也會毀了自己一生的幸福。
東漢末年一首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描寫了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
安徽懷寧縣的一個小官吏叫焦仲卿,他的妻子劉蘭芝聰明能干、心靈手巧,兩個人情投意合,相互敬愛。
可是焦母卻是個難纏的婆婆,對劉蘭芝百般刁難:“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div style="height:15px;">
分別時執(zhí)手相看淚眼,并立下海誓山盟:“君當做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毕嗉s從此不娶不嫁,再求母親回心轉(zhuǎn)意。
陸游與表妹唐婉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在小兩口的心中,都以為可以偕老百年。不料,就像陸游那首詩中說的“不如意事常千萬”,也不知道什么緣由,偏偏陸游的母親看不慣兩個人的恩愛,以唐婉不能生育,兩個人過度纏綿,妨礙了陸游的仕途等理由,逼迫陸游休妻。
盲目的順從,可恨的愚孝釀造出這兩場愛情的悲劇。明明知道自己的母親做的是錯事,陸游和焦仲還違心順從,最終為自己的“孝”付出了代價,促使他們的人生變成了一場無可挽回的悲劇。
漢代著名的經(jīng)學家趙歧在所做的《十三經(jīng)注》中這樣解釋不孝:于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這第一不孝,就是對父母無條件地屈從,容忍他們做不義之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