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城,有福之州,藏著一個古老美麗的文化歷史街區(qū),上下杭。
數(shù)百年商埠如今修繕一新,異常迤邐。
凡水流匯集處皆人流貨流融通處。 在上下杭,可以尋覓福州城的過往今生。
“近市魚鹽千舸集,凌空樓閣萬山低”,民國初年的上下杭,已是輻射全省、溝通海外的商品集散地。
據(jù)介紹,北宋元祐前,福州大廟山南麓沿岸有兩個大沙痕,可供來往船只裝卸貨物,原名“上航”、“下航”,古時杭、航相通,又稱“上杭”、“下杭”。此后,沙痕逐漸形成陸地,分別稱“上杭街”、“下杭街”,合稱“上下杭”或“雙杭”。
在近代,上下杭由于河運、海運貿(mào)易而聚集起大量財富,目前的多進式院落格局形成于五口通商后。上、下杭街商賈云集,行棧鱗次,多以批發(fā)為主;經(jīng)營物資達上百種,商品輻射全國各地,甚至遠銷東南亞各國。
鼎盛之時,這里匯集了14個商會、260多家商行、500多種商品,演繹著福州版“清明上河圖”。歷經(jīng)沉浮之后,上下杭繁華散落,留下文保單位15處、登記文物點83處、傳統(tǒng)風貌建筑314處。
沿著河畔,流水紅燈,走在這沉淀著歷史斑駁的街上,慢慢的傾聽古老街區(qū)的故事,時光格外幽靜而舒緩。
生活總是這樣,你一旦靜下心來,會發(fā)現(xiàn)一切都是那么讓人感到美好……
在上下杭,無數(shù)古老的會館,講述這這里曾經(jīng)的繁華故事。
如建郡會館,建于清嘉慶年間的,也叫建寧會館。會館整體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前臨上杭街,后背彩氣山,依山勢而建。正面紅磚清水門墻。進入大門,依次為戲臺、天井、正殿。典型的明清建筑風格,依昔尚在。
古田會館,民國初由古田籍商人在福州集資建造的、具備停宿、儲運、交際功能的一個場所。會館坐北朝南,四面紅墻,占地690平方米(有說640平方米)。會館內(nèi)分東西兩落,東側(cè)為主落,內(nèi)有戲臺、譙樓等。會館由20根方、圓石柱布局,飛檐翹角,雕梁畫棟,金碧輝煌。特別是館內(nèi)的3個藻井雕飾物,精雕細刻,巧奪天工,在福州絕無僅有。
三通古橋,位于中亭街西側(cè)的三捷河,橋長36.7米,寬3.1米,為敞肩式花崗石二墩三孔拱橋?!叭蚍侵笜蛲ㄈ?,而是意為三水橋下相通交匯之意,始建于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距今有二百多年了,新遷移而來,卻又恰如自古便在此。
三通橋的一頭就是敕封水部尚書廟。外觀上,穿斗式木構(gòu)架,雙坡頂,封火圍墻,一大早就有很多游客來這里燒香祈福,爐煙裊裊,香火長續(xù)。
在上下杭,緩步行走,那些古老的痕跡,勾起的是久遠的記憶,美好且安寧。
正如百年商埠,繁華落盡是平和。
無論陽光普照,或是月夜迷離,這里,都藏著閩都人心靈的記憶。
來到福州的你,或許不應(yīng)該錯過。
古村記獨立編輯自網(wǎng)絡(luò),歡迎關(guān)注古村記頭條號(微信號交流:gucun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