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拍賣價格。唐三彩的真正盛行不過在唐中宗神龍元年至唐玄宗開元盛世(公元705~741年)的三十多年間。而當唐宣宗以后,唐三彩逐漸湮沒,退出了歷史舞臺。
唐三彩盛行于唐代,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釉多彩陶器,最早出現(xiàn)在唐高宗時期,武則天至唐玄宗開元年間最為盛行。其中多以黃、褐紅、翠綠為基本釉色,而以黃、綠、白三色為主調。三種釉色之間沒有固定的界限,它們相互滲透,互相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它的錯色、滲色現(xiàn)象,給人一種流暢、自然、清新的特殊美感。后來人們習慣地把這類陶器稱為“唐三彩”。斑斕璀璨的唐三彩是中國古代最鼎盛時期唐代藝術的典型代表。
唐三彩的是在民國初期,1905至1909年修筑隴海鐵路期間,在洛陽北邙山一帶因工程修建而毀損了一批唐代墓葬,施工者發(fā)現(xiàn)許多帶彩釉的陶馬、陶駱駝和陶俑,由于這些陶器上大多數帶有黃、綠、白或黃、綠、褐三種顏色,于是人們就給了它們一個形象的名字——唐三彩。
不過唐三彩命運多舛,在發(fā)現(xiàn)之初許多人認為是不吉利之器,大量的唐三彩在出土后被就地砸碎,以避邪氣。后來,國外古董商發(fā)現(xiàn)了唐三彩的潛在價值,開始大量搜集,才逐步在國內受到重視,從此唐三彩聲名鵲起,并在世界各地拍賣會上廣受追捧,唐三彩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成為最貴的中國藝術品。
唐三彩在1989年,一匹漂亮的唐三彩黑馬在英國倫敦以495.5萬英鎊拍賣價成交,該價格創(chuàng)造了當時中國瓷器拍賣的世界最高紀錄。近年來,唐三彩拍賣行情依然十分強勢,在2013年3月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上,一件唐三彩馬以1298.9萬港元拍出,在2014年3月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上,又一件唐三彩馬更是以2029.9萬港元的高價成交。
唐三彩的復制和仿制工藝,在洛陽已有百年的歷史,經過歷代藝人們的研制,唐三彩工藝技術逐步完善,燒制水平不斷提高,使'洛陽唐三彩'的工藝技巧和藝術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國際市場上,唐三彩已成為極其珍貴的藝術品,曾在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參加的國際旅游會議上被評為優(yōu)秀旅游產品,被譽為“東方藝術瑰寶”。唐三彩大馬、駱駝等曾作為國禮,贈送給50多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