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濕好像是個永遠不過時的話題,只要是個正常人,好像講起“祛濕”,那也是頭頭是道,方法那就更是不勝枚舉。祛濕的方法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是效果往往要靠運氣。
今天不僅僅講“濕”、還講“熱”,為什么呢?因為“濕”和“熱”是兩個好兄弟,常常不分離。
說到濕熱,可能很多人比較陌生,但是急性皮炎、急慢性泌尿系感染、急慢性前列腺炎、婦科附件炎、糜爛性宮頸炎.......這些名字想必大家都聽過,其實這些問題都可以歸類到中醫(yī)的“濕熱”范圍內(nèi)。
不僅如此,中醫(yī)學認為濕熱可以分為:肝膽濕熱,脾胃濕熱,膀胱濕熱。
肝膽濕熱的人口苦、臉色發(fā)黃、陰部潮濕、脅肋疼痛、外陰疼痛、帶下黃、味大;
脾胃濕熱容易惡心嘔吐、口粘膩、腹脹便秘;
膀胱濕熱小便量少、顏色黃,排尿有灼熱感、小腹脹痛。
這么多,好像記不住。沒關(guān)系,很簡單,看舌頭。三個條件:1、舌頭紅;2、舌苔黃;3、舌頭厚。
有這三點就是“濕熱”,如果再有上面那些情況,那一定沒錯。
問題弄明白了,那接下來該怎么辦呢?別急,辦法總是比困難多。
對于“濕熱”我常用的一個方子——二妙散。聽聽這名字,“二妙散”,就知道一定很好,對不對?“妙”已經(jīng)很好了,還兩個“妙”,能不好嗎?那妙在哪里?
整個方子就兩個藥
一個是:蒼術(shù)
一個是:黃柏
簡不簡單?很簡單是不是?但是簡單中有不簡單的地方。
蒼術(shù)健脾燥濕、祛風除濕功效,它能夠從根本上解除身體的濕熱。這還不算厲害的,它還能調(diào)理脾胃,這個調(diào)理脾胃就厲害了。
因為中醫(yī)認為“脾主濕”,脾胃不調(diào)好,你只是單純祛濕,那就好比你坐在一個漏水的船里,只往外“排水”是不行的,累死也解決不了問題,你還必須要把漏洞給堵上,是不是?
這個才是終極的解決辦法。這個蒼術(shù)就是既往外“排水”還堵“漏洞”,真正的是“一舉兩得”,妙吧?!這也是很多人只知道:祛濕、祛濕,但是還是有“濕”的根本原因。
真的是“祛濕不健脾,累死也不怨”啊。
再看黃柏,黃柏袪下焦之濕熱,清熱燥濕,清熱+燥濕,濕也去了,熱也清了,還祛下焦,啥意思?
把濕和熱從小便給排出去了唄。怎么樣?妙不妙?
兩者同用,僅僅需要蒼術(shù)和黃柏兩味藥組成,功效卓著,妙用無窮,所以稱為二妙散。
二妙散,是比較經(jīng)典的清熱燥濕方藥。我在臨床中,經(jīng)常用于治療濕熱下注導致的濕熱帶下、濕疹、小便短赤、下肢腫痛;還可以用于婦女陰道炎,陰囊濕疹、下肢濕疹、關(guān)節(jié)炎等病癥;還可以用于下肢濕毒濕疹、關(guān)節(jié)腫痛以及陰囊潮濕......
可以這樣講:凡是屬于濕熱下注,都可以使用二妙散治療。
藥雖“兩味”,但是效果確是“杠杠滴”。
那么這兩個藥是多少比例呢?
1:1的比例,就是一樣多。我常用10克,也就是蒼術(shù)10克、黃柏10克就可以了。
如果想效果更好,按比例打成粉,用溫開水沖服。不要問我為什么知道,因為廠長是我表哥!
最后再說一句:蒼術(shù)后面這個不讀(cāngshù),讀(cāngzhú)第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