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獨立日來歷
7月4日,是美國的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或叫獨立節(jié)。國內(nèi)有的提法是“美國國慶節(jié)”。
北美洲這片廣袤富饒的土地上,原住民是印第安人。1620年,英國的一些清教徒以及其他急于逃離大不列顛王國的人,乘五月花號(Mayflower)輪船來到北美洲。啟程時,102人,66天的航程中死了一個,但又誕生了一個男孩,所以抵達(dá)北美洲時,還是102人。此后,來自英國和歐洲其它國家的移民不斷增加。當(dāng)時,英國的移民口號是3G,God(上帝), Gold (黃金),Glory(榮耀)。社會底層的人們?yōu)樽非笞杂?、幸福的生活而來到這個遙遠(yuǎn)的新大陸。然而,他們?nèi)找姘l(fā)現(xiàn)自己并沒有得到“天高皇帝遠(yuǎn)”的自由。最使殖民地人民不滿的是他們要被迫向不列顛王國統(tǒng)治者上交很重的稅,但又沒有在國會中的代表席位(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1760年至1770年,民眾的“不和諧”聲音越來越多,十三個殖民地與大不列顛王國關(guān)系日趨緊張。1773年終于爆發(fā)“波士頓茶葉事件”。
1773年,英國國會頒布《茶葉法案》,允許英屬東印度茶葉公司向北美低價傾銷茶葉,以壟斷北美的茶葉運銷市場。這樣一來,必然嚴(yán)重?fù)p害殖民地的經(jīng)濟(jì)利益。
波士頓一批青年組成了波士頓茶黨(Boston Tea Party)。1773年12月16日,東印度公司四艘滿載茶葉的輪船抵達(dá)波士頓。波士頓茶黨成員化裝成印第安人,潛入船舶,將其中三艘的茶葉統(tǒng)統(tǒng)傾倒進(jìn)大海。這就是著名的波士頓茶葉事件,英文就叫Boston Tea Party。
英政府惱羞成怒,1974年后頒布系列法令,封鎖波士頓港口,取消麻薩諸塞(Massachusetts)自主權(quán),并派軍隊進(jìn)入波士頓。
1774年9月5日,十三個殖民地中,有十二個殖民地派出56名代表,在費城(Philadelphia)舉行秘密反英會議。喬治亞殖民區(qū)受到總督干涉,未能派代表參加,但表示同意和支持反英會議通過的一切計劃。這次會議就是第一次大陸會議(the First Continental Congress)。會議向英國王喬治三世送去了請愿(entreaties),懇求取消加強(qiáng)殖民統(tǒng)治的“強(qiáng)制法案”(Coercive Act)。大會還成立大陸聯(lián)合會(Continental Association)來協(xié)調(diào)各殖民地抗議強(qiáng)制法案的活動。當(dāng)時,尚未提出要求獨立。
但英王仍我行我素。殖民地有些民眾開始意識到“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775年4月18日,波士頓附近的列克星敦和康科德,人民打響了反抗的槍聲,由此揭開了獨立戰(zhàn)爭的序幕。
5月10日開始,13個殖民地代表參加第二次大陸會議。仍在費城召開。會議商議成立軍隊,并選舉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為總司令。1775年7月8日,會議發(fā)表宣言,說明為什么要拿起武器。兩天后,會議作最后努力,再次向英王請愿,請求他盡一切可能避免戰(zhàn)爭的爆發(fā)。但英王拒絕接受請愿,并宣布北美殖民地處于叛亂狀態(tài)。
殖民地代表意識到獨立趨勢已不可避免。
1776年6月7日,大陸會議推選以托馬斯-杰佛遜(Thomas Jefferson)為首的五人小組起草一份宣言,以宣布脫離不列顛王國統(tǒng)治。
7月4日,由杰弗遜主筆起草的《獨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在費城大陸會議上正式通過。宣言列舉不列顛王國統(tǒng)治者種種罪狀,莊嚴(yán)地宣布美利堅合眾國脫離英國而獨立。
于是,這一天,1776年7月4日,成為歷史性的日子,成為里程碑式的日子。7月4日,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的獨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