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一個人能夠固守清廉是非常難的,因此歷史上能夠一輩子固守清廉的清官很少。正因為如此,他們才更加受人愛戴。今天,我們就來細數(shù)一下古代歷史上了四大清官。
第四位:于成龍
于成龍出生于明朝末年,曾經崇禎年間參加鄉(xiāng)試,但是由于當時官場風氣不好,再加上當時父親年老,因此辭官回鄉(xiāng)。知道順治年間的時候,于成龍父親去世,守喪期滿之后,在44歲那年才終于打算重新進入仕途。因此于成龍是大器晚成的類型。
但是即使如此,他并沒有急功近利,在擔任羅城縣知縣的之前,由于當時政局不穩(wěn),兩任知縣一死一逃,但是于成龍上任兩年之后,羅城縣就擺脫了混亂,百姓安居樂業(yè)。因此很快得到了升遷,經歷了知府、知州、知府、道員等,難得的是,他始終保持清廉。后來于成龍去世之后,康熙親自為他撰寫碑文,稱他為“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
第三位:海瑞
海瑞出生于明朝,是四朝元老,經歷了從明武宗到萬歷皇帝四朝。值得一提的是,海瑞并不是進士出身,而是舉人。在會試的時候,他的《治黎策》由于不被朝廷重視,因此落榜,后來再次參加會試的時候也沒有考上,因此之后到福建當了一個教諭。
直到嘉靖年間,38歲的海瑞才終于被任命為淳安縣知縣。當時的淳安縣有很多疑難案件,但是都被海瑞明斷了。海瑞生活非常節(jié)儉,不僅穿粗布袍,吃粗糧,就連自己吃了菜都是自家老仆種的。后來海瑞被提拔為甲型通判,平定了很多冤假錯案。
第二位:包拯
民間流傳最多的就是包拯的事跡,包拯不僅是一位清官,更加是不畏權貴,大義滅親,因此百姓們非常擁戴他。包拯不僅在辦理案件方面非常出色,在國家大事方面也為宋仁宗提了很多有用的建議。
第一位:趙廣漢。
趙廣漢是西漢時期的人物,曾經在漢昭帝和漢宣帝時期擔任京兆尹和潁川郡太守。趙廣漢一生嫉惡如仇,在擔任潁川郡太守期間,剛上任的是時候就打擊了豪門打族的實力,緩和了社會矛盾。又加強了社會治安的管理,改變了當?shù)氐纳鐣L氣。因此趙廣漢的事跡在當?shù)乇粡V為流傳。后來擔任京兆尹的時候,他更是不畏強權,管理治安的時候手段強硬,善于揭露腐敗現(xiàn)象,百姓們對他贊不絕口。
但是趙廣漢卻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手段殘酷,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就連漢宣帝也非常厭惡他,最后被腰斬。當時長安的官員百姓聽到這個消息之后,非常悲痛,集體為他送行。甚至在趙廣漢被行刑之前,數(shù)萬百姓跪在皇宮前痛哭不止,希望漢宣帝收回成命。但是最終還是無濟于事。但是大概由于年代久遠,趙廣漢這位清官在現(xiàn)在卻鮮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