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很多不如意,也有更多的不完美,現(xiàn)實中無法得到的,便希望在虛幻中得到滿足。于是詩人們就運用夢幻的手法,輕靈的筆調(diào),超現(xiàn)實地描寫一些如泣如訴的故事和人物。比如蘇軾懷念妻子,“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李清照酣睡后酒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p>
人們在夢境中看見的雖然不是現(xiàn)實生活,但是一定與自己的所思所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雖然不能彌合內(nèi)心的傷口,卻可以讓極度痛苦的心靈暫時得到平復(fù)。再比如杜甫遭遇生離死別,“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址瞧缴?,路遠(yuǎn)不可測?!边€有皇甫松閑夢江南梅熟,“夜船吹笛雨蕭蕭,人語驛邊橋?!毕旅孢@首詩描寫夢境更是奇特,一起欣賞。
題龍陽縣青草湖
元代:唐珙
西風(fēng)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fā)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唐珙是元末明初的詩人,父親是南宋的義士,曾經(jīng)保護(hù)過宋代皇帝的陵墓。唐珙從小受到父親的教誨,也懂得俠義之道。傳說唐珙非常善于寫詩,但能完整保留的詩卻極少,后人從他的詩文中猜測,唐珙應(yīng)該是一個癡迷書法,通曉繪畫,喜歡養(yǎng)花,癡迷禪道的詩人。
唐珙的生平資料罕見,這首詩是他極少的傳世之作之一,因為風(fēng)格很像唐詩,而被全唐詩選錄。詩中提到的龍陽縣,即今湖南漢壽縣;青草湖,在如今洞庭湖的東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
這首詩的前兩句追憶歷史,描繪洞庭湖的壯麗景色,同時以虛幻的神話,傳遞真實的感情。廣袤無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層層白波,與春日中輕漾寧靜的碧水相比,詩人悲秋之情隱隱而出。一個“老”字概括了多少的辛酸,也縮略了無數(shù)的滄桑悲劇。
“一夜湘君白發(fā)多”, 湘君就是湘水之神,傳說湘君聞帝舜死于蒼梧之野,追隨不及,啼竹成斑。而此時詩人仿佛看見眼前的蕭瑟秋景,竟使美麗的湘君一夜白頭。詩人心頭不禁涌上一種遲暮之感、衰頹之意。
入夜時分風(fēng)停濤息,皎潔的月亮倒映在湖中。湖邊客船上詩人手不釋杯,一觴一詠,怡然自樂,終于醺醺然醉了。詩人仿佛覺得不是泊舟于洞庭湖中,而是蕩槳在銀河之上,船舷周圍見到的是一片星光燦爛的世界。詩人非常善于思考和想象,雖然喝得醉醺醺,思維卻毫不遲滯。月在水中走,船在天上游,好一幅勝景美圖。
“滿船清夢壓星河”猶如妙筆生花,夢境切合實境,船在天上,天在水中;夢無形體,卻說清夢滿船,夢無重量,卻用“壓”字來表現(xiàn),幻覺顯得如此真切。夢境的清酣,體現(xiàn)出擺脫塵囂的愉悅;夢的沉重,更是反映了現(xiàn)實的不如意,和詩人內(nèi)心的很多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