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設計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平面模式,對部分書頁進行橫向斷切,與剪紙藝術由外向內的手法相契合。色彩搭配相得益彰。 《剪紙的故事》 人民美術出版社 設計:呂 旻、楊 婧 |
![]() |
楠木書匣,仿清代《四庫全書》插架設計,書籍封裱典雅,采用古樸線裝,力圖還原史書風范。 《中國大史記》 文物出版社 設計:呂敬人 |
![]() |
用燈籠的剪影形態(tài)作版面,采用異形的樣式,讓整本書可以展開成一個傳統(tǒng)大紅燈籠的形式,由兩側分別觀看。 《張燈結彩》 “紙屏書聲”——首屆中國大學生書籍設計邀請展 設計:曹心攀 |
![]() |
干凈的白色與自然質地的黃色映襯,設計風格樸實簡約。 《敖魯古雅》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設計:趙 潔 |
![]() |
白色紙盒內置繽紛紙條環(huán)繞書本,有質樸浪漫之感。有些書頁伸出切口,具有檢索功能,利于查找和翻閱。 《物質/非物質》 “大聲”設計展 設計:小馬哥&橙子 |
![]() |
折疊的頁面結構,圍繞重復產(chǎn)生的美感展開,每一頁都采用了三次折疊的形式,不再是傳統(tǒng)的單頁翻閱形式。手動折疊變化的頁面使書籍結構有了更深的延展空間。 《重復的美》“紙屏書聲”——首屆中國大學生書籍設計 邀請展 設計:劉 皎 |
![]() |
書分為上下兩本,上本是文字,下本是照片。上下兩本通過封面連接,可翻折,便于攜帶。兩本書展開翻到同一頁的時候,文字與圖片、圖片與圖片相連,渾然一體,增添了閱讀的趣味感。 《李冰冰 十年 映畫》 青島出版社 設計:呂敬人 |
![]() |
封面色調深沉雅致,具有濃郁民族特色,配以鑲嵌在左上角的藏族泥塑工藝品“擦擦”,將雪域高原風情烘托得呼之欲出。 《雪域天工》 中國藏學出版社 設計:吳智勇、邱亞超、陳 丹 |
![]() |
整體設計簡潔而有個性,字體、顏色之間對比強烈,富有視覺沖擊力。護封下部文字從封面延續(xù)至封底,體現(xiàn)了流動的美。 《文愛藝詩集》 作家出版社 設計:劉曉翔、高 文 |
![]() |
書籍編排簡潔明快,富有時尚感。紙質柔軟,色彩自然,層次明晰,版式新穎,建筑照片與草圖交相輝映,意趣橫生,創(chuàng)意彰顯。 《漫游:建筑體驗與文學想象》 中國青年出版社 設計:小馬哥&橙 子 |
![]() |
采用中國傳統(tǒng)線裝形式,字體用凹版印刷,函盒裝,設計雅淡簡逸。 《梅蘭芳(藏)戲曲史料圖畫集》 河北教育出版社 設計:申少君、高紹紅、張志偉 |
![]() |
書衣中間縫有兩條醒目的紅棉線,穿過封面,將書脊、封底連成一體,凸顯出縫紉機縫紉的效果。書的扉頁中鑲嵌紙質的裁紙刀,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必須親自動手裁開書頁,當閱讀完畢,裁開的書口會露出毛邊。設計意圖引導讀者體驗閱讀時參與的樂趣和親近感。 |
日前,德國萊比錫“世界最美的書”2012年評選結果出爐,中國《剪紙的故事》《文愛藝詩集》贏得“最美”稱號,分別獲銀獎和榮譽獎。
書籍設計,是賦予一本書內容與形式的有機結合。中國書籍的裝幀形式歷經(jīng)簡策、卷軸裝、經(jīng)折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等的演變,到現(xiàn)在已從單純的“裝幀”發(fā)展為完整的書籍設計體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書籍設計家呂敬人認為,書籍設計是一個整體的理念,應包括裝幀、編排設計和編輯設計三位一體,裝幀通常來說是書的裝飾設計,編排指的是版面圖文的優(yōu)化安排,而編輯則是設計師參與到文字領域,對內容與形式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為創(chuàng)造詩意的閱讀。
書是立體的建筑,天時、地氣、材美、工巧,構筑了其豐滿的美學架構。評價一本好書,感性的要求是閱讀體驗的舒適和方便。德國萊比錫“世界最美的書”評委會給出的標準可資借鑒:一是形式與內容的統(tǒng)一,文字、圖像之間的和諧;二是書籍的物化之美,對質感與印制水平的高標準;三是原創(chuàng)性,鼓勵想象力與個性;四是注重歷史的積累,即體現(xiàn)文化傳承。
書藝有道。翻開一本書,進入閱讀的劇場,體驗文字與紙張在設計中呈現(xiàn)的意匠之美。
(于園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