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探春贈送的一個玉佩,寶釵便對著邢岫煙說教一番:
都說寶釵罕言寡語、人謂藏愚,一般事上難得開口,鳳姐就曾道:一問搖頭三不知。這么個寶釵為何看到邢岫煙帶個別人送的玉佩就如此長篇大論起來?
寶釵這一段話,除了肯定探春的細致之處讓人信服,其他說辭不過是為了給自己的“不細致”找借口罷了。蘆雪庵聯句那日,大雪下十幾位姑娘不是大紅尚氈就是大紅羽紗,十來件大紅衣裳映著大雪好不齊整,獨獨邢岫煙一件舊斗篷,越發(fā)顯得拱肩縮背,這場面難道除了善良細心的平兒看見,別人都沒看到嗎?其他人不敢保證,但一向會做人的寶釵總該會留意吧?畢竟怡紅院丫頭的聲音一聽就辨得清楚的人。
而寶釵看到了卻無動于衷,想來相較于金釧兒、襲人這些賈府有面兒的大丫頭,邢岫煙這個窮女孩也無甚可趨奉之處。誰料今朝邢岫煙成了自己堂弟妹,此情此景,寶釵不僅未自愧不如探春的體貼細致,反而更多在于說教,大多為了掩飾自己的尷尬吧。
對于這個未過門的弟妹,寶釵說教起來毫無壓力,但到了面對嫂子夏金桂時,是什么表現呢?
說來也是諷刺,夏家與薛家同在戶部掛名行商,走到最后僅剩一對母女的夏家混得風生水起,連宮里一應陳設盆景都是夏家供奉,而薛家卻生意凋敝,只能借助賈家勢力維持一個名聲,夏家母女才干可見一斑。
夏金桂是有才的,心中丘壑經緯頗步鳳姐后塵,卻養(yǎng)成了盜拓的性氣,嫁進薛家不久,便將薛家鬧得人仰馬翻、雞飛狗跳。而寶釵卻如何對待這位妄自尊大、胡作非為的夏金桂的?書中稱:
寶釵聰敏機智、城府頗深,為何面對夏金桂屢次不軌只能暗以言語彈壓?而且毫無效果,事態(tài)發(fā)展愈發(fā)惡劣。一個“暗”字勾勒出寶釵對夏金桂的遷就和求全。
很多人會說,寶釵作為一個未出嫁的姑子,無權干涉嫂子的行為,可面對邢岫煙時,又當如何解釋呢?
其實,寶釵遷就求全夏金桂是有緣故的,這在夏金桂罵薛蟠的一段話中就能看出端倪:
據夏金桂所言,薛家是三求四告要攀上夏家這門親事,僅僅是因為薛蟠喜歡嗎?我想這不過一部分原因罷了,薛家看上的是夏家那巨額財產。薛家的情況我們之前分析過,在薛父作古后薛家各處生意已被下人們算計了去,加上薛蟠年紀尚小,能力有限,家業(yè)早凋敝不堪,進京是為了借助賈家之勢圖求東山再起。而只有一對母女的皇商大鱷夏家,對薛家實在是一塊肥肉,但凡娶到夏金桂,夏家財產一半都不菲了。
所以,薛家在與夏家聯姻一事上用盡了人脈,香菱就曾跟寶玉說過,薛姨媽此前求過王夫人鳳姐去給薛蟠提親,這除了壯大薛家聲勢,不是想借助公府給夏家施壓嗎?而夏金桂嫁入薛家,是“金的銀的也賠了”,夏金桂說的陪僅僅指嫁妝嗎?料是不可能,古代婚娶聘禮嫁妝原就天經地義,并不值得如此說道,只能說明夏家在與薛家聯姻,額外賠了不少財產過來。夏家如此舉止當然是有原因的,只因夏家只有一女,日后夏母作古,只能選族中其他男子繼嗣,這位男子就有了繼承夏家財產的權利,夏家母女這是在未雨綢繆。
如此,薛家在與夏家聯姻一事上原就不太光彩,所以一家子面對個潑婦夏金桂只能順從的順從、遷就的遷就,不過為了遮丑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