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ser.qzone.qq.com/2673978497/blog/1402453242
五月初的一天,大妹從新疆打來電話說, 已買好了回老家的車票,問我們多會能回去。因去年五月底我們才從老家回來,原打算今年10月至11月期間再回去探望年邁老母。由于妹妹的相邀,只好改變計劃,便于次日去買了兩張之后第10天去徐卅的火車票。
列車在奔馳,望著窗外迅速后退的景物,我的心卻早已飛到了家鄉(xiāng),飛到了母親身邊。
母親今年已88歲高齡。自從父親去世后,便由小妹 接去照料生活起居,一住就是四年。其間,雖然其他五個兄妹都按月給錢,但照顧贍養(yǎng)老人的辛苦和擔(dān)待,豈是用一個錢字可以衡量的。后因小妹夫去上海打工,小妹也要同往,母親便暫由三弟接回由三弟妹照料,因老三也長年在外打工。
我雖然自幼就遠離家鄉(xiāng),但做為家中老大,自知肩頭的責(zé)任和義務(wù)。父親05年3月得腦溢血,09年1月辭世,直到現(xiàn)在,我和老伴每年都要回老家一趟,陪伴老人住上一段時間,多則兩三個月,少也月余,以略盡人子之孝,也好給下邊的弟妹們做個樣子。去年和老伴回去,原是想把母親接過來住上兩年??傻郊乙豢?,情況遠沒有想象那樣。一年沒見,母親又衰老了許多。腰已彎成了90度,耳朵閉得什么都聽不見了,每天夜里咳嗽不止,還常伴有嘔吐,腦子雖然還算清楚,但也不時犯糊涂,藥大把大把地吃,平日已很少下床動一動,根本經(jīng)受不了長途車旅勞頓,況且途中還要汽車、火車倒幾次。三弟妹說,前段日子因給母親辦理領(lǐng)取高齡補貼手續(xù),帶她到縣里去照相,就差點沒回來,在車上吐的一塌糊涂,可把她們嚇壞了。老二、老三、老四也不同意我們把母親接走,說老娘已經(jīng)這樣了,還會有多長時日,你們離的又這么遠,接去了如果有個好歹怎么辦。就這樣,我和老伴帶著母親仍住在老三家,早晚用心伺候著衣食起居,總想以我們的盡心盡意,能讓她舒懷開心些;并想借機,把對母親的贍養(yǎng)問題做出更周全些的安排。不然我會寢食難安的,這是我的一塊心病和最痛。
百善孝為先。父母辛勞一生,雖然沒有給兒女們掙下什么財產(chǎn),可在那餓死人的年代,卻能讓我們都上學(xué),把我們撫養(yǎng)成人。為人兒女的,生養(yǎng)之恩大如天,不孝就是最大的惡???/span>幾經(jīng)商量,硬是沒有討論出一個較為妥當(dāng)?shù)霓k法來。我們兄弟姊妹6個,各有各的家。我和大妹在新疆,回去一趟也實屬不易,且時間長了,吃住都是問題;老三倆人在當(dāng)?shù)乜h城有份工作,一對兒女正上大學(xué),家也安在了縣城,住的又是頂樓;老二、老三和小妹雖然家在農(nóng)村,卻也長年在外打工,不掙錢拿啥養(yǎng)家,沒錢又拿啥去贍養(yǎng)老人,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后來,還是三弟妹實在不忍看著我倆如此辛苦的撐著,特別是老伴因不適應(yīng),已明顯l削瘦下去,就答應(yīng)了母親由她替我們再繼續(xù)照料著。因此,我倆在家住了50多天。
五月,是家鄉(xiāng)最美的季節(jié),它在把春宣染到極至豐盈圓潤的同時,也將夏的畫卷徐徐展開。風(fēng)和日麗,花香鳥語,林木郁蔥,一望無際的麥田碧波蕩漾。母親看上去還不錯,臉上身上都肉乎乎的,吃飯大小便尚能自理,好像比去年還好些,我心頭一下輕松了許多。只是已不認人了,看著那雙盯著我看的渾濁木呆的眼睛,好像在極力搜索那遙遠的記憶,一會叫大哥一會叫大姐的,心中又不禁泛起陣陣酸楚,可又無法與其勾通交流,只有在心里默語:媽呀,兒子又回來看你了。也許聾對她來說也并非壞事,聽不到心不煩嗎。人家都說我是幸福的,快70的人了還有媽媽叫。而我只知道,媽在老家就在!
記得那晚到家,已是11點多了。第二天我們便和大妹一起去了集上,給母親買了好多喜愛吃的東西,還有衣物、藥品等。除此之外,不知道我們還能為母親做些什么?老是自然規(guī)律,誰也沒法逃避,誰也無法代替。只要還活著,就得堅持,就得忍耐。其實,母親生活所需不多,主要是稀飯、豆奶粉、乳品飲料、雞蛋、煎餅等,一天或三頓或兩頓。尤其是煎餅和山楂片,是一刻也不能少的,這是她的零食,很少有停嘴的時候。人老了,不就是靠個飯量嗎。
一場不大不小的雨,驅(qū)散了 端午前兩天的悶熱。38度高溫,讓人動不動就一身汗;小麥在熾熱的光照下,已經(jīng)熟透,一片金燦燦的,空氣中彌漫著醉人的麥香,只等收割機到來收割了,看來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端午節(jié)期間,弟、弟妹、小妹妹夫及侄孫輩的,能回來的都趕了回來,一搞就是兩大桌,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吃了兩頓。這是我離鄉(xiāng)50年來,在老家過的第一個節(jié)。心情是愉快的,但也是復(fù)雜的,有太多的感慨壓在心上。大家本來都高高興興有說有笑,可只要一提及母親養(yǎng)老的事,立馬鴉雀無聲,每個人臉色也凝重起來,陰睛不定,誰也不愿先開口。象我們這樣的家庭尚且如此,其他成千上萬的農(nóng)村老人的境遇,就更可想而知了。這不能不說是做父母的悲哀,也是我們做兒女的悲哀,更是國家和社會的悲哀!后來待她們都走了,只留下我們兄妹五個,還有老三家的,小妹已提前一天回了上海。經(jīng)過反復(fù)商討,雖有爭執(zhí),最終還是形成了一個方案。就是在充分考慮到各家及母親眼前健康的實際情況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由三弟妹繼續(xù)照管,等母親真的臥床不能動的那一天,大家都得回來。老三家的也沒表示異議,就這樣定了下來,畢竟血濃于水。
世人誰最可憐, 如要我說,我看世上唯 有老人最可憐。當(dāng)你老了,百病纏身,臥床不起時,甚至連神志都不清了,毫無自主自理能力,一切都得依賴他人。如果攤上一個好的兒女還好,如果子女不孝,還有何尊嚴可言,老則多辱。俗話說,癡心父母千千萬萬,孝順兒女有幾人?歷來父母養(yǎng)兒如路長,兒養(yǎng)父母短如丈。何況在這物欲橫流、孝文化淪喪的現(xiàn)世!可人人都要老,人人都會老。老年人的今天,就是年青一代的明天或后天。今天的物質(zhì)豐足,也是在昨天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來的。社會不能沒有老人,我們國家已提前步入老年時期,養(yǎng)老,更應(yīng)該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biāo)尺。不要光空喊老有所養(yǎng)的口號,政府應(yīng)該把它切實擺在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國策上來抓,也實行責(zé)任制,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加大人力財力的投入,加緊有關(guān)政策、法規(guī)體系和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創(chuàng)造一切可能的條件,盡快讓億萬老人能不怕老,樂于老,能養(yǎng)老,養(yǎng)好老,盡享國家和社會福利成果,其善大焉。
我也老了,自覺今年精力和體力都不如去年。人活70古來稀,已經(jīng)很知足了。至于明天會是什么樣子,我沒去想過,想也沒用。一切都是命中注定,順乎自然就好。但我總想,一個人如果五十還不知天命,六十還看不開名利,七十還勘不破生死,即使好死不如賴活著,那又有什么實際意義呢!我對往后日子的規(guī)劃,還是那幾句話,珍惜我愛和愛我的人,牽著老伴的手,“ 好好地活,慢慢地老,快快地去。” 讓生命在沒有牽掛和任何拖累的狀態(tài)中,輕松愉悅地進入下一個輪回。
2014.6.10日于銀灘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