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最近也是最遠的是東與西,最深也是最淺的是清溪。
最高也是最明的是日和月,最親也是最疏的是夫妻。
《八至》是唐代女詩人李冶創(chuàng)作的六言詩。此詩首字“至”字在詩中反復出現(xiàn)八次,故題名“八至”。從內(nèi)容上說,全詩四句,說的都是淺顯而至真的道理,具有深刻的辯證法,富有哲理意味。從結(jié)構(gòu)上說,作者設置了層云疊嶂,前三句只是個過場,主要是為了引出最后一句“至親至疏夫妻”,專在針砭世情,極為冷峻。
此詩充滿人生感悟,當為李冶(李季蘭)成年之后的作品。李冶成年以后成為女道士,與男士們有些交往。據(jù)說后來戀上一個僧人,有感而作此詩。
我想這首詩是詩人寫個一個她愛慕的男子的吧,他們相愛,但是不能在一起。有些東西就是這樣的矛盾,矛盾的我們知道他是這樣的,可是現(xiàn)實中他確實那樣的,并且我們不能改變他。只有無奈的接受他,就像詩中的遠近東西,深淺的清晰,親疏的夫妻關(guān)系。
詩人不能得到世人的祝福和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因為一些道德約束或者是所謂的教條禮節(jié),讓詩人和她的愛人咫尺天涯。然而卻無可奈何,這種無可奈何詩人不能對他做出任何改變,以此來借詩歌來抒發(fā)自己心中煩悶的心情,希望心中的他能夠明白自己的心。
在生活中,何嘗又少了這些例子呢?相愛卻又不能在一起的例子太多了。神話中就有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再到劉蘭芝和焦仲卿,比比皆是的例子讓我們知道,愛情是值得相信的,只是現(xiàn)實會讓我們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