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半夜接到我媽的電話,帶著一絲哭聲,背景隱約傳來一個男人的咆哮:我要殺了你!
后來才搞清楚,原來是我的一個親戚。兒子剛上初中,老婆跑掉了,不知道藏在哪里,傳話來不要跟他過日子。
他到每個親戚家里撒潑,問他們要人。表妹給我打電話的時候,他正拿著刀,拍著鐵門朝屋里咆哮。
同樣是這位親戚,好多年前托著我爸幫他在公司里找一份工作。后來沒過兩個月,他在山上開著公家車,撞死了三個人,傷了九個人。
他老婆是我媽的妹妹,哭著求著家里,最后幫他免去牢獄之災(zāi)。當時公司在老家給我們蓋了一套三層豪華套房,正要移交,結(jié)果也就這么沒了。
這篇文章我想談的,不是我這位親戚,而是生活中的兩種人。
1/追尋真相的兩種人
第一種人,我稱之為“睜眼瞎”。并不是說他們真的看不見,而是不會去主動觀察和思考,對周遭的一切事物熟視無睹,看不到背后的機理。
就像卷福的一句名言:
You see,but you do not observe.
你看到了,但是你沒有在觀察。
就像我的那位親戚,凡事一定等到,最后釀成災(zāi)禍,才能察覺的到。進而又難以接受,到處發(fā)瘋,把罪過推到別人頭上。
李笑來老師講,有一種特立獨行且正確的人。對他們來說,尋求真相就是剛需,他們不滿足于做成一件事情,他們還希望知道事情背后的原理,以及對應(yīng)的邏輯關(guān)系。凡事若是不弄個水落石出,他們就難受的很。
這種人是有洞察力的人,他們把主動思考、分析當作剛需。你會發(fā)現(xiàn)無論時代再怎么變換,每個浪頭上,總有他們的身影。
其實對這兩種人來講,生活的真相,都是他們渴望的,但是他們選擇了不一樣的追尋方法。
第一種人,選擇坐在家里等,然后根據(jù)常識和經(jīng)驗做一點判斷。就像一個傲慢的宅男,等著姑娘來追自己。
第二種人,把真相當成一座山,靠近它的唯一辦法就是向前走過去。爬上山,點亮一個一個烽火之后,他們培養(yǎng)起了對生活的洞察力。
有沒有洞察力,常常是生活中的一道分水線?;ò朊腌娋涂赐甘挛锉举|(zhì)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zhì)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那么如何避免成為“睜眼瞎”,像卷福那樣觀察生活呢?有一種能力,船長認為是最為關(guān)鍵的。
2/用定義來思考
這種能力,我稱之為拆解能力。就像小朋友喜歡拆鐘表、去觀察學(xué)習(xí)一樣,去拆解生活,揉碎了掰開了來分析思考。只有這樣做,才能獲得對生活的洞察。
下面舉幾個例子,先說明一下我們常見的誤區(qū)。
李叫獸有一個特別好的習(xí)慣,船長甚至覺得有點可愛,如果你聽過他的課,觀察過他講話的語氣和表情,你會相信這個耿直的boy是認真的。
這個習(xí)慣就是:不要輕松的給自己一個答案。
有一次我在參加一個咨詢會的時候,有個高端電商導(dǎo)購APP叫“調(diào)調(diào)”,主要是各種發(fā)燒友在用,正好遇到“產(chǎn)品形象模糊不清”的問題,大家正在討論。
當時討論的主流觀點是:應(yīng)該定位高端、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