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科學家的中醫(yī)成長之路:要用當代科學駁倒反中醫(yī)謬論
今年,金老已年近九十高齡,但仍然每天辛勤耕耘,撰寫中醫(yī)日記,為弘揚祖國醫(yī)學鞠躬盡瘁。這種高尚的品質,令我們很受感動!一個九十歲高齡的老人,每天都在關心疫情的發(fā)展,每天都在從現代科學的角度解讀中醫(yī)理論和《黃帝內經》,著實讓人無比欽佩。也正因為此,本號才發(fā)出倡議,向國家建議邀請金日光老人擔任“全國防疫抗疫總顧問”,可惜,人微言輕,沒有人理會我這個呼吁。
以下是金日光老人昨日發(fā)表的他學習中醫(yī)的心路歷程:我本是一點不懂中醫(yī)的人,只是小時,父親在吉林省圖們火車站上,當搬運工,當時日本統(tǒng)治東北,我們生活很苦,有一天父親一下子摔傷了,動不了身子,工友們把我的父親送到家里,那時有一位工友特別關照父親,請來一位中醫(yī)大夫,給父親扎針,喝湯藥,這樣很快好了,這給我小小心靈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1988年從全國政協(xié)七屆開始受錢老的勸導,要用當代科學來為中醫(yī),駁倒反中醫(yī)的謬論。當年因我小時對中醫(yī)的深刻印象,我就很快地接受了錢老的勸導,並且很努力解讀《黃帝內經》等經典。在這一過程中,錢老,多次提到中醫(yī)學的若干大問題,一是,中醫(yī)學的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問題,錢老期待要用一些數術陰陽參數,把三陽三陰,陽開闔樞和陰開闔樞,特別是按營衛(wèi)氣大循的流注順序,用某種參數從頭到尾地貫通起來。這一點,當年他看到用r2/r1及經絡穴位數△來,很順利地解讀了,2003年李光華教授十二正經五腧穴電位的論文,以實驗驗證理論解讀。 二是,他總希望通過中醫(yī)學,能夠了解氣功,特異功能,意念之力(心之力)與人之通天氣能關系。當年用高能中微子群與高能電子群,同時可以形成宇宙電磁場和暗勢場的原理,來解讀物質/能量/信息三者存在的可行性,還比較客觀地解讀了江本勝對水,咒語咒字對人的病及心愿的作用。當年對這兩個問題的解讀,錢老還是比較滿意的。 三是,當年錢老非常希望解讀《內經》里岀現上千次(實際上由陳兆學教授查岀3026次,岀現最多的字)<氣>字的問題,他希望能說透為什么三陽三陰經里有的氣多,有的少,有的血多有的血少?。錢老當年對這個問題特別關注。他說現在中醫(yī)也動不動說你的<氣>如何如何?但實際上不知道究竟<氣>指什么?當年他拿著巜內經》的三處,叫我們理工人員要用某種陰陽參數來說清楚這個問題!錢老說,有些人裝模作樣,竟說大話,動不動用<能量>,<量子>之類的空話,到處胡人,這些實際上都沒有用!他說《內經》里<氣血>和<血氣>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要嚴格地分清楚。前者指經脈里的無色流體,后者指血脈里的紅色流體!他給我們六個作業(yè)題:錢老說這六個問題,問過不少中醫(yī)大師,都沒有得到確切的答復。他說還了解過北京中醫(yī)學院,首都醫(yī)科大學教授對這個問題的講課情況,他說一些教授本來講不清楚這個問題,這樣干脆否定《黃帝內經》里的上述說法,說什么《內經》里岐伯是隨便胡亂猜測的。后來2006年我和錢老都看到一本叫《中華經絡學》的書上,是把《內經》里上述說法,說成亂猜測的,是不可靠的說法。其實,當年我們理工人員同錢老已經通過定量方式,解讀了《內經》里的上述結論。主要關鍵是用什么參數來表達經絡里的<血>?用什么參數來表達經絡里的<氣>? <血>也就是陰精和陽精的投入的實際總量!但是投入之后陰精和陽精合作起來你幇我,我?guī)湍?,這樣實際發(fā)生的效果就不再是簡單的(r1+r2)了,而是(r1xr2)了,所以 這樣,我們早有十二正經的r1和r2值,可得如下的結果!2,太陽經的Q最小,而S較大,故理所當然是多血少氣!3,相比之下,少陽經的S最小,而Q還比較大,故少血多氣是完全可以的??梢?000多年前《黃帝內經》,早就看透了三陽的氣血狀況,這能說帝/師胡猜的?下面再看看三陰的情況。1,由上可以看岀,太陰經的Q最大,而S相對小,故可以定為少血多氣是完全可以的!2,從厥陰經可以看到,其S最大,而Q最小,故可以判定多血少氣。3,至于少陰經,其S和Q,基本上處在中值狀態(tài),有人叫多血少氣或少血多氣是完全有可能的。 當年錢老看到上述的解讀,及各種中藥材的r1,r2值,他說中藥材也有氣血大小問題。他再次感嘆地說2000多年前,在沒有當代科學檢測條件下,天師能做岀如此正確的科學的判斷,太超前科學了!他說中醫(yī)學的科學性真的沒得說,但當代中醫(yī)界就不知道自己已在喜馬拉雅山頂了!他說我們理工人員要用很大的功夫,才有可使中醫(yī)界了解到自己身價。錢老說我們千萬不能著急,順其自然!但是可以通過《黃帝內經》當代科代科學語境解讀館,寫書等方式(千萬不干報獎之類的事),讓中醫(yī)大學科界(中醫(yī)學,中藥學,針灸學)慢慢了解醫(yī)學的未來是中醫(yī),而不是西醫(yī),西醫(yī)要跟上中醫(y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