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社會飲食極大豐富,由于飲食過飽、暴飲暴食,超過了脾胃的消化能力或脾虛不運,導致食積證頻發(fā)。
常見的食積證有食積停滯證、食積濕熱證以及脾虛食積證3種。3種食積證癥狀不同,治療方法、用藥方案也各不相同。
食積停滯證:消食和胃
由于飲食失節(jié)、暴飲暴食,以致食積內(nèi)停、氣機阻滯、脾胃失和、生濕化熱,食積停滯證由是而來。
表現(xiàn)癥狀:脘腹痞滿脹痛、噯腐吞酸、厭食嘔吐,或大便泄瀉。
方劑:保和丸
方中重用山楂,能消一切飲食積滯,尤善消肉食油膩之積,為君藥。六神曲消食健脾,善化酒食陳腐之積;萊菔子下氣消食,長于消谷面之積,同為臣藥。君臣相配,可消一切飲食積滯。半夏、陳皮行氣化滯,和胃止嘔;茯苓滲濕健脾,和中止瀉;連翹清熱散結,均為佐藥。
用藥提示:保和丸藥性平和,以消食和胃為主,腹脹痛、便秘者不宜使用。
食積濕熱證:消食導滯、清熱祛濕
表現(xiàn)癥狀:脘腹脹痛,泄瀉或便秘,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而厚。
適應人群:胃腸功能紊亂,慢性痢疾,大便失常等患者。
方劑:枳實導滯丸。
方中神曲消食助運、枳實行氣導滯,二藥合用,消食化滯、行氣暢中、共為君藥。大黃瀉下通腑,導積滯濕熱下行,使邪有去路,為臣藥。黃連、黃芩清熱燥濕;茯苓、澤瀉利水滲濕;白術健脾化濕,使功積而不傷正,俱為佐藥。
用藥提示:枳實導滯丸瀉下導滯之力較強,泄痢而積滯不甚者,或痢久脾虛者慎用。
脾虛食積證:健脾和胃、消食止瀉
表現(xiàn)癥狀:食少難消,脘腹痞悶,大便溏薄,苔膩微黃。
病因:脾胃虛弱,運化乏力,食入難消,停滯成積,生濕化熱所致。
適應人群:慢性胃炎,慢性腸炎,食少消化不良等。
方劑:健脾丸(中成藥可選用:健脾丸、人參健脾丸)
方中山楂、神曲、麥芽消食化滯和胃以治食積之標,為君藥。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即四君子湯,益氣健脾助運以培脾虛之本,并重用白術,意在健脾滲濕以止瀉,為臣藥。山藥、肉豆蔻補脾澀腸,助四君子健脾止瀉;木香、砂仁、陳皮理氣和胃,助運化而消痞滿;黃連清熱燥濕以除食積所致濕熱,俱為佐藥。甘草調(diào)和藥性,兼作使藥。諸藥配伍,消補兼施,補重于消,使脾健胃和,濕祛熱清,諸證自除。
用藥提示:脾虛食少,內(nèi)無積滯者禁用。
3種情況,3句話總結
3種食積證由輕至重,用藥宜辨證用藥。
食積停滯證:食積輕證,宜選用消食輕劑保和丸。
食積濕熱證:食積化熱較重證,宜選用消食導滯之力強的枳實導滯丸。
食積日久,并伴脾虛便溏者:宜選用具有健脾助運的健脾丸或人參健脾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