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在山村中經(jīng)常能找到的植物,這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植物,之所以說是非常有意思是因為這是一種植物卻有一種動物的名字,這種植物叫白毛蛇,聽名字就感覺恐怖,但是物卻很可愛;
白毛蛇別名:草石蠶、石蠶、石奇蛇、石祁蛇、白伸筋、石伸筋、白毛巖蠶、巖蠶、老鼠尾、墻蛇、石蚯蚓、飛線蜈蚣、石巖蠶、白花石蠶、毛石蠶、白毛骨碎補、白毛陰石蕨、地蜈蚣、石母、樹蕨蕨、石上螞蟥、馬騮尾、陰地蕨、白毛伸筋
白毛蛇作為中藥而言其味微苦、甘、平。祛風除濕,止血,利尿。用于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慢性腰腿痛,腰肌勞損,跌打損傷,骨折,黃疸性肝炎,吐血,便血,血尿;外用治瘡癤。
下面是關(guān)于白毛蛇的一些中醫(yī)中的記載,喜歡中藥的朋友可以收藏:
1.本品始載于《本草抬遺》,以草石蠶為名,云:'生高山石上,根如簪,上有毛,節(jié)如蠶,葉似卷柏,山人取浸酒,除風破血,主溪毒,煮食之。'
2.《本草圖經(jīng)》在《本經(jīng)》石蠶條下亦注云:'草根之似蠶者,亦名石蠶,出福州及信州山石上,四時當有其苗青亦有節(jié),三月采根。'上述原植物與本品頗類同。
3.而《本草綱目》所引《本草拾遺》草石蠶一名,列入菜部,實系唇形科植物甘露子即《植物名實圖考》所載的草石蠶,與《本草拾遺》所載的草石蠶名同而實異。
5.《本草抬遺》:'生高山石上,根如箸,上有毛,節(jié)如蠶。'故名草石蠶、石蠶、巖蠶。所謂有毛,即指密被之白棕色狹鱗片,故又稱白毛巖蠶、白花石蠶。 亦有以為其根與蛇、鼠尾、蚯蚓、蜈蚣等相似者,各以形名。 以其功能名之而有伸筋、骨碎補類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