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與陽光為伴即便平凡的人生也是甜蜜的味道。陽光里有故事,故事里有陽光。
梅花山莊連接主干道是一條大概長約兩百米的四車道,道路的中段有一座四十米左右的小橋,橋與路渾為一體,橋就是路路也是橋,如果不是橋兩旁潔白的欄桿,很少有人知道路的下面流動的河水。每天太陽剛剛升起,橋上就會出現(xiàn)一個六十左右的老者的忙碌的身影,迎著朝霞就像一個被鍍滿金黃的剪影。沿著小橋南側(cè)人行道,老人先插上一黃一紅的兩個大大的太陽傘,然后在傘下擺上兩部手推平板車,車上擺滿了花花綠綠的水果,紅色的蘋果、黃色的香蕉、綠色的西瓜、橙色的橘子、紫色的葡萄、黑色的布林……活脫脫的一個露天水果小超市。老人拿起灑水壺,對著他的這些水果寶貝噴灑下新鮮和濕潤,滴滴水珠落在水果上,在朝陽的映照下就像一顆顆彩色珍珠,老人開心地笑著就像一位快樂的老神仙。忙完這一切老人從平板車下拉出一把長長的折疊椅擺著傘下,然后面向東方悠閑的躺下,喝上一口隨身帶來的茶水,開始享受朝陽的光輝和溫暖,感受早晨的清新、聽小橋流水潺潺、看著身邊走過的忙忙碌碌的行人匆匆走過的車輛,用平和和耐心和自然對話,開始了一天的營生。
早晨的水果攤基本上沒有什么生意,行色匆匆的路人鮮有關(guān)注到這位老人的水果攤,老人更多是悠閑的等待,等待路人的光臨。老人躺在折疊椅上,陽光拂面古銅色的臉色布滿了期待的笑容,一雙深邃的眼睛時而看看天空時而看看路面時而看看自己的水果時而品一口茶,那份悠閑和灑脫羨煞了所有的路人。
雖然不知道這個老人的來歷,但從老人選擇這個地方擺攤,就可知老人是一位智者。水果攤位的東面是早期開發(fā)的別墅區(qū)加上后來的多期開發(fā)的高層住宅,這里聚集了不僅僅是富人也有數(shù)千的白領(lǐng)和居民;水果攤的北面的嘉熙業(yè)廣場商賈云集人流如織;水果攤的南面是一個藝術(shù)旅游酒店和一個住宅區(qū)人流和客流來來往往不停不息;更不用說西面僅有百米之遙的民治大道哪人流只能用一個字形容哪就是“堵”。在這個地方擺攤不僅無須擔(dān)憂客源,消費力也是毋庸置疑。加之老人水果攤的果品新鮮、足金足兩、價格便宜,就連嘉熙業(yè)廣場的大潤發(fā)水果超市也自嘆弗如。
到了中午,老人的攤位開始了熱鬧,有經(jīng)常關(guān)顧的老主顧,也有路過的路人,雖然三三兩兩終究打破了攤位的寧靜,老人靜靜地看著顧客們挑著水果,站在一旁拿著塑料袋為顧客當(dāng)下手,有時顧客不小心挑了一個瑕疵果品,他都笑瞇瞇提醒。顧客挑好了果品過完秤付錢時,每逢遇上顧客少了幾元幾毛的零頭時老人都笑而不收,惹到顧客心理好一陣溫暖,連聲道謝。老人只是笑著平靜地說“走好,謝謝。”
老人真正的生意興旺的時段是黃昏時分,落日的余輝已經(jīng)沒有了熱熱的溫度,老人撤掉的大大的遮陽傘,彩緞般霞光靜靜的灑在水果攤上,老人、水果、推車、折疊椅就像一幅立在小橋上的夕陽油畫。下班的人流絡(luò)繹不絕在水果攤位通過,隔三差五的就有人停下來買水果,老人不停地忙碌著不停地笑著不停地說著“走好,謝謝”。就像計算好好了一樣,夕陽的余輝散盡天色漸暗之際,攤位的水果已經(jīng)銷售一空。忙碌的一天的老人,躺在折疊椅上開心的笑著,品了幾口茶,開始整理一天的收入,看著一扎扎的鈔票老人幸福地綻開了笑臉。隨后老人把攤位周圍打掃干凈,拉著平板車向城中村的方向走出,消失在萬家燈火的盡頭。
一場臺風(fēng)肆虐,狂風(fēng)裹著暴雨瘋狂的發(fā)泄著,小橋的路段到處是飄落的樹葉,橋下小河一改往日的溫馴,狼奔豕突拼命地咆哮著,路上幾乎看不到行人和車輛,平日擺放水果攤的地方被暴雨沖刷的干干凈凈,絲毫找不到老人曾經(jīng)在此勞作的痕跡。不知道老人在臺風(fēng)肆虐的期間在干些什么,或許老人正好借此機會與家人享受天倫之樂,或許老人正在自家的窗口望著天空等待溫暖的太陽。
臺風(fēng)走了,太陽出來了,雨后的天空更加蔚藍(lán),太陽的光輝顯得格外明亮,迎著陽光老人拉著他的平板車在小橋上,平日的一幕幕又重復(fù)地出現(xiàn)了,就像反復(fù)播放的一部電視片,老人笑著開始了自己的陽光幸福生活。人生其實不一定要大富大貴,不一定要轟轟烈烈,只要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哪怕是擺一個水果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與太陽作伴,有陽光就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