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有言:“水靜則明,而況精神乎?”
人的心里頭一亂,腦子就會稀里糊涂,然后心也是躁動的,不安的,什么也撈不到。
到頭來,心也慢慢沒有了生氣,就像一塊荒蕪的園地,沒有吸引力。
但是,能心靜下來的人,自然能讓自己在各種各樣的上學(xué)到很多,擁有很多心得。
最終,心靈得到滋養(yǎng),心情得到撫慰,自然心也就美起來了。
心靜自然涼
心靜的人,不是說啥也不想,什么也不做,而是該想就想,不該想就放下。
然后,不被外界的事物干擾自己,也不被外面的人影響到自己的判斷和思考。
如此,心里頭清靜靜靜的,遇事才能不慌,而且即便有什么問題,也能靠自己去處理掉。
古人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span>
心不靜,啥也干不成,因為很容易變得浮躁沒耐心,到頭來事情沒做好一件,倒是煩惱一大堆。
反之,如果自己的心足夠安靜的話,再難的事也能慢慢琢磨出辦法來。
因為不管遇到什么事,只要自己的心里足夠清靜,看事情就會更透徹,更全面,更客觀。
自然,接下來處理起問題來也更有針對性,更有效果。
心得自在安
一個人一旦心靜了,就能從中收獲諸多經(jīng)驗和閱歷。
而這些東西,通常都是能給自己帶來積極影響的。
然后,也就慢慢能積攢一些心得體會。
而所謂的心得,就是心里頭明白了,悟出點道理來。
當(dāng)然,這不是誰教就能教的,得自己體會。
有了一些心得之后,那么其實對于接下來的路該怎么走,都能有一種相對清晰的認(rèn)知。
如此,也就能在接下來的道路上,積攢經(jīng)驗,收獲果實。
荀子說過:“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走路,得一步一步來,長見識,也得一點一點積累。
當(dāng)自己的心里有數(shù)了,經(jīng)驗足了。
那么,自己走起路來都會更踏實,更自信。
心美見真章
心美的人,看什么都順眼。
當(dāng)一個人的心足夠安靜,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心得。
那么,慢慢地,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就變得不一樣了。
這不是說事情本身變了,而是看事情的心變了。
泰戈爾說得在理:“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span>
日子不會總是順心的,心美的人,會更加坦誠而樂觀地對待。
畢竟,很多時候,事情還是那件事,但自己的心會怎么看待,全看自己心里怎么想。
心里美了,看什么都順眼。
人這輩子說到底,心靜了才能想明白事,想明白了心里就有數(shù),心里有數(shù)了看什么都順眼。
這三樣,其實一樣連著一樣,缺了哪樣都不行。
日子還是那個日子,事情還是那些事情,變的只是咱們的心。
當(dāng)我們心里頭清靜、明白、美氣了,這日子也就過得有滋有味了。